【摘 要】
:
“职业打假”现象的经营者和购买者双重失信的特点使其区别于一般消费者维权。此类现象引发的诉讼案件在全国普遍存在,且涨幅巨大,但全国各地法院对涉及职业打假现象的处理上并没有达成统一标准,甚至处理结果截然相反。法院的裁判标准直接起着引导广大群众价值取向和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法院对此裁判标准的模糊性,直接影响了法律实施的可预测性和法院的公信力。为了明确此类案件的司法应对路径、推动诚信文化建设,本文通过中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打假”现象的经营者和购买者双重失信的特点使其区别于一般消费者维权。此类现象引发的诉讼案件在全国普遍存在,且涨幅巨大,但全国各地法院对涉及职业打假现象的处理上并没有达成统一标准,甚至处理结果截然相反。法院的裁判标准直接起着引导广大群众价值取向和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法院对此裁判标准的模糊性,直接影响了法律实施的可预测性和法院的公信力。为了明确此类案件的司法应对路径、推动诚信文化建设,本文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选取了全国多地高级法院涉及职业打假现象的案例进行实证分析,探索完善职业打假现象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路径。文章的第一部分,从两则极为类似的案例出发,两个案例的案情相似,然而最终得到完全相反的判决结果,两则案例碰撞出的火花中有两个较为明显的争议焦点:一为职业打假人是否属于消费者范畴,二为商家的价格欺诈等行为能否对职业打假人构成欺诈。由此可知,在我国司法实务中对涉及职业打假现象的案件的司法应对不尽相同,并未达成统一的裁判意见。不仅在司法实务中存在差异,在学术界亦是百花齐放。文章的第二部分,首先,对职业打假现象的概述,介绍了职业打假现象概念及特点,“职业打假”现象是职业打假人群体受高额利润的驱使在明知商品存在缺陷故意购买后,通过诉讼或举报等形式打假索赔而形成的客观存在的现象,“职业打假”现象的特点有:购买目的的驱利性,大量反复购买同类商品,主动出击以及行为趋于模式化和团队化;其次,对惩罚性赔偿制度进行概述,惩罚性赔偿制度与补偿性赔偿的弥补实际损失不同,其意在针对特定的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赔偿超过实际损害数额的赔偿金,惩罚性赔偿制度具有鼓励市场经济的私人救济、疏导消费者不满情绪以及兼顾经营者和消费者群体的利益的功能;最后,分析职业打假现象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既存在着可以一定程度遏制制假卖假、弥补消费者被动维权的不足以及配合公权力监管市场等正面作用,也存在扰乱市场秩序、触碰敲诈勒索犯罪高压线以及耗费大量司法资源等负面影响。文章的第三部分,通过检索中国裁判文书网关键字“职业打假”,选出符合条件的各地高院审理的涉及职业打假适用惩罚性赔偿的民事裁判文书共562件,对职业打假现象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进行实证分析,探索目前我国职业打假现象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未形成统一的裁判尺度的现状,分析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一是职业打假人的认定问题,二是对职业打假人是否属于消费者范畴的认定问题,三是构成“欺诈”的认定问题,四是举证责任分配的问题。文章的第四部分,针对第三部分提出的职业打假现象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存在的问题探索完善司法应对路径。一是应统一制定规则明确在具体期间内提起诉讼的次数,再综合考量购买者的购买方式、数量、次数等,来认定职业打假人;二是为了更好规范消费者维权,职业打假人应认定为消费者;三是在非食品、药品领域中,经营者的行为不能让职业打假人陷入错误认识并由此作出错误的购买意思表示,即经营者的行为不构成对职业打假人的欺诈,因而不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四是在食品、药品领域,以打假对象是否属于实质性的食品安全问题来区分良性和恶性职业打假现象,规范良性职业打假,遏制恶性职业打假,如良性职业打假中存在投机主义式打假,即对同一购买者反复多次重复以同一类型事由提起诉讼的案件,建议仅支持其中一例,而驳回其他的同类案件;明确举证责任分配,在购买者已经尽到基本举证义务证明经营者销售的商品具有缺陷时,如经营者进一步举证证明其销售的商品并不具有实质性食品安全问题的,应不再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
其他文献
主讲:陈斌副教授北京大学课程提供机构:北京大学/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课程大纲第一章新闻热点与身边的人工智能第二章人工智能发展简史第三章基于决策树和搜索的智能系统(上)第四章基于决策树和搜索的智能系统(下)第五章基于仿生算法的智能系统第六章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系统Ⅰ第七章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系统Ⅱ第八章人工智能应用第九章人工智能与人类社会未来第一零章期末考试
中国社会的共享传统伴随着农耕文明的发展而逐渐成熟,并被以儒学为主体的国家礼治模式所形塑,表征着中国内生性发展的一种社会运行机制,因此可以成为理解中国社会的内部视角。追溯与梳理传统社会中的相关话语形式,理解与阐释历史上国家礼治与地方自治之间的互动关系,可以促进对自古及今中国社会内部制衡机制的认知。纵观中国社会的近现代发展历程,无论是20世纪上半叶的民国乡村建设运动,还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集体化时代的
国民经济繁荣进步,社会发展稳步向前,国民经济收入持续增加,社会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有力地推动了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近些年,旅游业高速发展,有力地带动了民宿旅游的转型升级。中国旅游研究院对外公开的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游人数高达60.06亿人,相比往年提高8.4%;国内游经济收入高达6.63万亿元,相比往年提高11%。在这一背景下,将有越来越多国民选择民宿旅游,相关课题研究也受到了学术界、实务
文章从地形地质条件、水利条件、淹没条件、施工条件等方面对仁和水库的坝址进行综合比选,最终选择下坝址为推荐坝址,同时通过地形地质条件分析,确定了坝型。
如何恰当使用数字技术驱动社会共治,是城市基层治理的核心问题。以杭州市拱墅区“城市眼·云共治”为例,研究数字技术驱动社会共治的机制。研究发现,恰当使用技术搭建数字平台,构建社会共治体系,运用社会机制执行行政任务,能够提升社会内生能力,让基层足够智慧。未来的治理需要避免过度使用技术,恰当运用数字技术让社会机制运行起来,推动基层再组织,持续提升社会内生能力,让基层从治理的“末梢”转变为“前哨”。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当下,人工智能频繁地出现在大众视线中。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不断运用,人工智能与电子信息技术的结合更是将其推向话题热点。人工智能逐渐成为当前我国发展的重要内容,而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研究的关键,自然也成为众多科研工作者的研究重点。深度学习作为机器学习研究内容的其中之一,是以人工神经网络为主体结构,在教育、交通等多个领域已经初具应用模型。文章以深度学习的概念与原理等
近年来,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及移动支付技术的快速崛起,共享经济得到了爆炸式的发展。共享经济正在重塑我国经济形态,从传统的工农业生产到人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共享经济将给我们带来新的发展机会,它将深度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对整个社会的运行也将带来重大影响。共享经济将是未来的主流,变革的序幕已经拉开,我国的共享经济时代正在到来。共享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推进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随着我国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高中物理教师逐渐认识到,将物理课堂教学局限于教材中的学科知识已然无法满足人才培养和发展的工作需求。物理教师应当站在学生培养和发展的角度进行深入地分析,将更多有助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理论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文章基于此展开研究,以职业生涯规划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为切入点,分别从工作的方向和工作的重点两个角度入手,提出实现职业生涯渗透的策略,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