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基于对广西京村12户少数民族家庭的实地调研,聚焦民族文化资本与少数民族家庭代际流动的关系研究。本文在文化资本理论和社会流动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民族文化资本对少数民族家庭代际流动影响的分析框架,按照“资本积累—资本互动—资本转换”的研究逻辑,分析京村向上流动家庭和代际流动反复家庭在民族文化资本积累与转换过程中的差异,从而对民族文化资本影响少数民族家庭的代际流动进行系统性研究。研究认为,行动者民族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对广西京村12户少数民族家庭的实地调研,聚焦民族文化资本与少数民族家庭代际流动的关系研究。本文在文化资本理论和社会流动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民族文化资本对少数民族家庭代际流动影响的分析框架,按照“资本积累—资本互动—资本转换”的研究逻辑,分析京村向上流动家庭和代际流动反复家庭在民族文化资本积累与转换过程中的差异,从而对民族文化资本影响少数民族家庭的代际流动进行系统性研究。研究认为,行动者民族文化资本的存量、增量和质量变迁过程受到时间、空间和自身素质的影响。家庭中的一代行动者往往只具有民族文化资本存量。二代行动者在积累时间和日常生活式教育空间的影响下,基于自身毅力、勤奋、信心等优秀品质的支撑,实现了民族文化资本的增量发展,并借助时代契机实现了向上的社会流动。部分三代行动者在教育投入、陪伴时间投入的情况下多数经历了高等教育的滋养,既获得了民族文化资本的增量,又提高了质量,实现了继续向上流动。缺少这些投入的三代行动者出现了向下的社会流动,造成了家庭代际流动反复的现象。研究发现,民族文化资本可以向社会资本、经济资本和政治资本转化。民族文化资本经过有效的社会资本化,通过民族文化的符号更好地集聚各种资源,可以为行动者扩大社会网络提供支撑。民族文化资本富有者通过参与各种市场活动以及获得各种奖励,从而实现其对经济资本的转化,提高自身的经济地位。民族文化资本的政治资本化过程一方面体现了政府层面对民族文化的重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民族文化资本拥有者的社会价值与政治价值,为行动者的向上社会流动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基于上述影响因素和资本转化过程,在对行动者家庭向上流动和代际流动反复的案例分析中,发现了民族文化资本与社会流动之间存在着三种明显的机制。第一种是职业提升过程中的遴选机制。研究发现,民族文化资本丰富的二代行动者在初次职业获得中并未发挥这种优势,只是在面临职业变迁的契机时,他们才基于民族文化资本实现了有效的职业改善,从而助推了向上的社会流动。此过程中民族文化资本的遴选效应显著。第二种是行动者地位变迁中的弹性支撑机制。主要体现在其有效利用民族文化资本实现了社会网络的扩张、社会活动参与量的增加、经济地位的提升、社会声誉和政治资本的获得,从而实现向上社会流动的过程中。第三种是行动者地位巩固中的符号光环机制。正是基于前面的向上社会流动过程,行动者拥有了各种资源、荣誉、政治身份等一系列符号,为其后致地位的巩固提供了一种光环效应,有效保障了其各种利益。相反,缺乏民族文化资本的一些行动者无法通过遴选,获得职业地位变迁的弹性支撑,也无从拥有上述多重光环,保障自己的社会地位,最终出现了向下的社会流动。研究表明,不论是在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时代,还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京村的民族文化资本对其持有者的社会流动的影响作用都很明显。拥有较多民族文化资本的上层社会群体,通过家庭内的代际传递和各级教育,在实现民族文化资本再生产的过程中获取更高的社会地位,或维护其原有的优势阶层。处于下层社会的群体借助民族文化资本也可顺利实现向上流动,跻身于上层社会,改变其低下的社会状况。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了四项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第一,对民族文化教育进行积极的政策干预;第二,健全行政和市场机制,加大对民族文化开发的投入;第三,完善制度,加强民族文化传承人队伍建设;第四,优化路径,提升民族文化价值。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祝贺2020年12月10日的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在长期的社会劳动与实践中,我国的培育形成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如今,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新时代,迈向新征程,扬帆再出发,国家急需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亟待让工匠精神在全社会更加深入人心。当前中国在打造制造强国和中国创造的路上
当前,高校大学生的人际敏感问题持续高发,因人际敏感导致的不良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而在网络发达的年代,大学生每天都会浏览大量的信息,高人际敏感的大学生是否会对负性的内容和高自我卷入的文字更关注和投入,尚未得到研究探讨。因此,本研究采用眼动技术探讨高人际敏感大学生对情绪材料和自我卷入感材料加工的注意偏向。实验采用2(高、低人际敏感)×3(正性、中性、负性情绪词)×2(高、低自我卷入)的混合设计,人际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和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要在做中学、玩中学;要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有益经验。”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越来越重视生成课程对幼儿发展的意义。生成课程源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幼儿的探究
标准让农业更智慧。文章基于目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智慧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基础,阐述智慧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探究智慧农业标准化发展面临的问题,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电子商务专业村是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模式。论文基于2015—2020年全国淘宝村空间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求电子商务专业村的空间格局及演化特征,揭示不同影响因素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淘宝村总体空间分布格局与中国基本地理格局高度吻合,时空演化呈现由中心向外围逐渐扩散特征;(2)淘宝村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空间集聚强度逐年增强,高强度集聚范围逐年扩大,华北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实现大众化,让人民群众理解与接受、掌握与运用党的先进理论成果。这是践行“人民至上”价值理念的生动体现,是检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真理性的具体实践,是增强中国文化自信的动力源泉。在大众化的实现路径上,要做好理论研究与阐释,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积极增进社会民生福祉,深化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从理论内容、推介形式、实践落实、思政教育四个维度,推进思想理论大众化,
这天清晨普陀山天空布满了云彩,偶尔从云缝中射出几束阳光,远处的大海波澜不惊, 阳光洒落处波光粼粼。码头上车水马龙,迎来送往的不是香客便是游人,人们带着美好的心愿而来,又带着无穷的愿力归去,笑意写在脸上,满意留在心
"微课程"在《辞海(教育、心理分册)》中又称"课程组件",是当代教育系统中编制课程的一种形式,一个学科所包含的一系列的半独立单元,每一个单元讨论一个独特的概念或运动。这种片段化、单元化的学习方式,不仅使课程灵活多变、富有逻辑,还使课程内容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当然,要让幼儿对微课程充分关注并完全喜爱,我们还有必要还课程一个基于幼儿兴趣与经验的生长点,唯有此,幼儿在
儿时谳《西游记》时就知道,普陀山是南海观音的仙府所在。既然是神仙的住所,自然也是人间天堂。"缥缈云飞海上山,石林水府隔尘寰",千百个梦回里都是它的身影,恍惚间,我看见了山峰壁立千仞,幽谷叠翠熔金,缭绕的香烛,净土的梵语,叩响着我们的心灵,让每一个朝圣者收拾起浮躁的凡心——这应该是一个远离尘嚣的清净所在。等到今
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游戏开展的频率最高,幼儿天生好动、好玩,对未知的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游戏中的未知性和可变性充分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幼儿通过游戏探索世界、进行个人价值观的建立。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幼儿通过对游戏的参与和体验,获得了切身的经验,促进幼儿个人感情和个人认知的构建。本文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及其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进行阐述,提出了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策略,并指出可以以支持性、自主性、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