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胃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我国位居于所有恶性肿瘤第三位,胃癌死亡占恶性肿瘤死亡23.2%,其中胃癌死亡率男性为30.1/10万,女性为13.8/10万,居于所有恶性肿瘤首位。目前根治性手术切除是胃癌治疗的最主要手段,在完成胃癌的标准根治术中,若肿瘤局部浸润胰腺或术者操作不慎时,易发生医源性胰腺损伤导致胰瘘。胰瘘常可引起术后出血、腹腔感染、再次手术等严重后果。因此,胰瘘的防治是腹部外科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本研究通过对近4年华山医院670例行胃癌根治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胃癌术后的胰瘘的诊断、治疗、影响因素及转归情况。研究方法1.对象2004年1月-2008年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670例行胃癌根治术病例,除外胃癌姑息性切除,单纯行胃部分或全切除术和因胃癌侵犯胰腺行联合部分胰腺切除病例。2、观测指标一般指标: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及术前情况(营养状况、腹部手术史,糖尿病,肝功能等)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方式、手术时间、肿瘤是否累及胰腺。病理分期:包括病理类型,pTNM分期(国际抗癌联盟,1997)。术后指标:术后引流液量动态变化,引流液淀粉酶测定值,胰瘘出现时间及缓解时间,胰瘘治疗方法及预后,术后其他并发症。3、统计分析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重要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670例胃癌根治术后共发生胰瘘41例,发生率为6.12%,其中临床胰瘘21例(3.13%),生化胰瘘20例(2.99%)。41例胰瘘经非手术治疗均痊愈,7~56日后病情均缓解,平均缓解天数为16.05±11.93d。综合措施主要为保持引流通畅,禁食和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应用胰液分泌抑制剂(乌司他丁、善宁或思他宁),并用广谱抗生素防止感染及根据药敏结果抗感染治疗,同时行营养支持等。胰瘘发生最重要的高危险因素为肿瘤局部累及胰腺(OR=4.064,95%Cl 1.987-8.315,P<0.001),而进展期胃癌高龄(OR=3.199,95%Cl 1.501-6.821,P=0.003)患者因手术范围的扩大增加胰瘘的发生风险。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营养不良和既往腹部手术史不会提高胰瘘发生风险。测量术后第1d引流液淀粉酶(4000U·L-1)对胰瘘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8.8%和92.6%。结论胰瘘高危因素为胃肿瘤累及胰腺,而进展期胃癌老年患者因手术范围的扩大增加胰瘘的发生风险。胃癌术后动态监测引流液淀粉酶可有助于早期诊断胰瘘,而保持引流通畅,选用广谱抗生素及应用胰酶分泌抑制剂可有效治疗胃癌术后胰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