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种子质量问题是我国牧草种子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牧草种子劣变是导致牧草种子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由于牧草种子劣变涉及到牧草育种、牧草种子生产管理措施、牧草种子加工贮藏技术等多方面的内容,并且种子活力与种子劣变具有相关性,种子活力随种子劣变程度的加深而降低。一些常规的牧草种子活力测定方法不仅需要对种子进行一系列的前处理,操作繁琐,周期长,而且种子本身也被破坏,无法再利用,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牧草种子活力的快速检验。因此,建立牧草种子活力的快速、非破坏的测定方法,无论是基于生产实际、育种、种子的贮藏都有重要的意义。
试验利用Thermo Electron(美国)的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Antaris)获得燕麦种子的近红外光谱,采用主成分分析一马氏距离模式识别方法建立模型,对不同活力水平的燕麦种子进行聚类分析,并探讨了不同的预处理方法、不同的主成分个数及不同光谱谱区对模型的影响。试验主要包括2个方面的内容:采用人工加速老化处理燕麦种子,筛选出燕麦种子的老化条件即获得不同活力水平的燕麦种子;探讨近红外技术测定牧草种子活力的测定程序,从而建立测定牧草种子活力的数学模型以致确定测定种子活力的近红外技术要求。
试验采用人工加速老化方法来使种子产生不同程度的劣变,获得不同劣变程度的燕麦种子,并筛选出适合燕麦种子的老化条件,在42℃下老化处理36h为最佳条件。选定两个序列来获得不同老化程度的种子来采集光谱,一为时间序列,在42℃下将燕麦种子分别老化处理0h、48h、96h:一为温度序列,在40℃、42℃、44℃、46℃将燕麦种子分别老化处理36h。
试验利用近红外光谱结合主成分分析与马氏距离模式的识别方法对不同活力水平的种子进行定性分析,能够迅速对样品做出正确归属。根据模型的误判数指标来选择模型的谱区范围、处理方法及主成分个数,最后确定了在鉴别分析4种不同活力水平种子的谱区范围、处理方法及主成分个数分别为4000cm<-1>~6900cm<-1>、SNV处理、11个主成分;鉴别分析3种不同活力水平种子的谱区范围、处理方法及主成分个数分别为4000cm<-1>~6900cm<-1>、SNV处理、6~10个主成分;鉴别分析2种不同活力水平种子的谱区范围、处理方法及主成分个数分别4000cm<-1>~,6900em<-1>、SNV处理、3~6个主成分。本试验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为快速准确无损测定种子活力提供了一条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