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田野调查材料基础上,对贵州省紫云县新驰村这一典型的民族杂居地区各民族语言使用现状以及双语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聚居在当地的苗族是当地的主体民族,人口占到绝大多数,属滇东北次方言,语音、词汇和语法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当地的布依族和苗族除主要使用各自的民族语外,都普遍地以汉语为主要兼用语。双语现象在“双语类型”和“语言选用”两个方面特征明显。与此同时,当地的苗族和布依族大多数都掌握自己民族的母语,对自己的民族语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在家庭和村寨内部本民族间仍然以讲本民族语为主,而在跨社区的场合,则会转用汉语,根据交际情景、交际对象和谈话内容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语言,这时语言选用更为复杂。在新驰村,影响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大环境(民族语言政策、社会转型)和民族自身的因素(人口数量、民族迁徙、宗教信仰)两个大的方面,其中民族语言政策从根本上保证了当地的苗族和布依族平等地使用自己语言文字的权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地苗汉双语教学的发展;社会转型,如打工潮的出现和大众媒体的出现影响当地各族对汉语态度的转变;而民族自身的因素,在更深的层次上影响着当地的民族语使用和对民族文字的认同。此外,从新驰村双语使用的现状出发,进一步剖析新驰村这一民族杂居村落中存在的汉语与民族语、普通话和方言、民族语之间的和谐语言关系和民族关系,以及民族杂居地区和谐语言生活建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选题的意义、本文的调查过程和调查方法、相关研究动态、紫云县新驰村苗族、布依族概况;第二部分(第一章):介绍新驰村布依族、苗族的语言使用现状和在双语类型、语言选用方面表现出的双语使用特征;第三部分(第二章):分析新驰村各民族在语言交际功能认同和情感认同方面的语言态度。第四部分(第三章):分析影响新驰村语言使用、语言态度的社会大环境(民族语言政策、社会转型)和民族自身的因素(人口数量、民族迁徙、宗教信仰)两个大的方面。第五部分(第四部分):主要是从新驰村的双语现象探讨新驰村现存的语言关系以及新驰村语言生活和谐建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六部分(结语):主要论述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