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新时代下和经济全球化退潮、全球产业供应链调整及大国博弈的新常态下,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对于形成全球绿色发展及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强制性压力的产业政策是推动国家绿色发展、社会绿色进步和提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的内在驱动力;基于模仿性压力的同群效应同样是促进全球绿色发展、社会绿色足迹及制造业求生存和求发展的关键动力。对于传统制造业企业边界提出更高要求的绿色责任成为对中国制造业加速提升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质量不可逾越的挑战和突围机遇。绿色产业政策及同群效应对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提升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质量问题的研究,是新时代下经济突围、大国博弈、国际力量对比变化迅猛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制造业实现国际化、历史性和现实性重要突破的重要机遇和挑战。同样,股票市场对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反应的分析研究,为中国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发展及绿色突围提供重要参考信息。现如今,中国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绝对认证数量全球领先,中国企业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处于赶超世界的关键风口,对实现由“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由“高碳增长”转向“绿色发展”,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提升”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以上背景下,本文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绿色产业政策是否真正营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并且在什么机制下能够发挥良好的作用?(2)对于政府或行业监管机构而言,如何进一步加强领先示范作用?通过什么样的机制能够高效促进领先示范作用?(3)在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趋近于制度化、合法性及标签化的背景下,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能否切实提高股价?基于此,本文首先就绿色产业政策对于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研究进行了探讨,并就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且形成了概念模型,结合进入机会,以产权性质和高管政治背景为进入机会的表现形式,进一步论证了绿色认证被采用的作用机制。其次,在此基础之上,通过模仿性压力对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制度化行为的扩散机制进行探索和论证,形成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同群效应的概念模型。最后,结合中国制造业,进一步对股票市场对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对的反应进行了实证研究,从公司视角考察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直接变现能力,并针对研究结果,结合信号理论提出进一步提升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由“数量追赶”向“质量提升”的优化建议。本文以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数据库和国泰安(CSMAR)数据库为主要数据来源,同时结合国家绿色产业政策信息形成绿色产业政策数据库,使用调节模型,分别分析了绿色产业政策、同群效应对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采用和扩散的过程,同时对标签化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变现能力进行了探讨。揭示了国家和行业监管机构制定绿色产业政策及其落实过程中的着力点和发力点,能够促使绿色认证在推进过程中真正做到高效传播和扩散;考察了制度化的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对股票价格的直接影响,并探索了绿色认证变现能力的可行性路径。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与创新点如下:第一,论文从绿色产业政策角度分析了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被采用的过程,提供了绿色认证实践的微观证据,拓展了强制性动因对绿色认证的研究。在中国制造业范围内,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发展战略需要进一步进行拓展和更新,依靠数量优势不能满足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需要,绿色产业政策在提升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质量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与此同时,在经济全球化退潮、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国际力量对比变化新常态下提升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由数量向质量转型过程中,必须战略性强化目标对象,即需要重点加大对国有企业及具有政治关联高管企业的宣传和督导,为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因此,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在前人对强制性动因构念进行整体分析基础上,进一步对绿色认证中强制性动因进行详细剖析,从政治背景和产权性质两个层面对进入机会进行实证研究,基于创新型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数据库,建立动因、实践、绩效的分析框架。该体系的建立将对强制性动因的目光聚焦在绿色产业政策的贯彻、执行及推动上,是对现有绿色认证理论细化、延伸和扩展。第二,基于前人对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模仿性动因构念整体打包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细化了模仿性动因对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影响的研究,对绿色认证攀升现象提供了可行性解释及分析,为绿色认证的扩散提供了新颖的分析框架。同群效应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领先企业的同群效应对于其扩散具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管理者声誉及管理者创新学习能力同样对于提升其战略转型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不同行业特征属性的制造业企业在绿色认证中具有不同的表现特征。国家及监管机构在绿色认证由数量向高质量转型过程中,需要明确行业竞争程度、行业不确定性及行业增长速度先行因素,理解企业家经济时代背景下管理者声誉及管理学创新学习能力。中国制造业市场的实证结果传递出绿色认证的强有力信号,即在甄别行业特征属性基础上,聚焦叫高管理者声誉考虑及较低管理者创新学习能力高管群体是提升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必由之路和高效之路。因此,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将教育学和财务管理学科中同群效应引入到绿色供应链管理领域,解释了实践界中绿色认证数量攀增,但是市场反应有待进一步商榷的问题。对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扩散过程进行分析和探索,分别从行业差异、管理者声誉、管理者创新学习能力三个维度构建理论模型,提供了新颖的分析框架,为国家、政府及监管机构提倡的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进一步转型发展的科学实践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参考决策。第三,区别于前人采用中介或调节模型分析绿色认证对市场反应影响的研究,本文采用会计领域的事件研究法,对绿色认证作用于股价的直接影响进行了分析,为国际绿色认证的股价影响提供了中国情景,也是对绿色认证解耦化的验证。股票市场对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反应的实证研究结果为我们提供了有趣且富有思考性的观点。区别于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是提升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对于企业的股价(短期绩效)起到负向作用。该结论的呈现为我们对制度理论进一步思考和论证提供了有力支撑,从制度理论经典假设中我们可以得知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属于制度化、合法性及标签化的实践行为。同样,基于信号理论,该行为向股票市场的利益相关者传递了减持信号。因此,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转化为非标签化行为,仍需要进一步攻坚克难,即跨越制度化这道鸿沟。实现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由数量向质量转化的路径是持续向股票利益相关者传递持续改进的有效信号,进一步提升社会责任。并进一步深挖制度理论经典文献中前提假设及综合运用信号理论,深化了对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制度化、合法化及标签化的实践行为的分析,并给出了绿色认证在新时代背景下升级转型过程中更为完整、全面及可行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