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质遗迹是指在地壳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和发展并遗留下来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开展地质遗迹调查评价和综合保护研究是科学实施地质遗迹保护方案的必要前提。遂昌县银矿采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已经有银矿采冶的记载,是浙西南地区古代采冶银矿的典型地区。目前保留的银矿业遗迹丰富,是探求古代银矿采冶技术及开展矿业科普宣传的理想场所。以南尖岩火山岩地貌为代表的地貌景观,现象丰富而景观优美,同时发育有剥夷面、陡崖(障)、峰林、湿地、瀑布等景观,集科学和美学于一体,对解释区域地貌的演化具有科学意义。在充分吸收前人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调查与分析,提出浙江省地质遗迹的分类及评价方案。根据该方案把遂昌县地质遗迹资源分成五类,即地质-构造遗迹、地质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地质灾害遗迹及人类一地质遗迹。全县共有地质遗迹26处,其中国家级2处、省级11处、县级13处。通过野外实地调研、采集样品分析,对县内的古代银矿业遗址开展较全面地研究,结合史籍记载对古代银矿业生产工艺流程(找矿、采矿、选矿、冶炼等)给予系统归纳总结;对矿硐及冶炼遗址开展14C采样测年,测年结果与史籍记载相印证,进一步证实遂昌古代银矿业遗址在唐一明代时期的重要历史地位与价值。冶炼炉渣的光片分析结果对揭示古代银矿业冶炼工艺流程也具有重要意义。以南尖岩火山岩地貌为基础,对县域新生代火山岩地貌开展区域演化研究,结合区域剥夷面特征提出区域新生代地貌的基本演化过程。在对全县地质遗迹资源分布特征综合分析后,首次把县域地质遗迹划分为七个遗迹聚集区,即神龙谷峡谷飞瀑遗迹区、南尖岩火山岩地貌遗迹区、湖山温泉矿产遗迹区、金竹局下矿业遗址遗迹区、白马山湿地遗迹区、银坑山金银矿及矿业遗址遗迹区和石姆岩丹霞地貌遗迹区;并提出了全县地质遗迹的主要保护对象及保护方式,把全县地质遗迹综合保护与利用方案划分为两个基本框架系统:其一是补充完善现有国家矿山公园,其二是新建一处地质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