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毕业生就业,事关千万家庭的希望和幸福,事关大学生的发展和未来,事关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信息化和市场化逐步深入发展,高校连续扩招的情况下,大量的高校毕业生在双轨制的体制下涌入就业市场实行双向选择,这种市场化的人力资源配置方式,对政府、对高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检验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最直接的标准就是该校的“产品”即毕业生质量。一段时间以来,国家和社会关注的就业问题主要停留在宏观层面的数字就业,即就业率及失业率上,对高校的考核和专业设置上主要关注学生能否就业,初次就业率及最终就业率如何,而对学生的薪酬福利、社会保障、晋升发展空间、学生工作环境、劳动时间长短等微观层面关注的较少。这种重量不重质的就业评估方式,用简单的统计指标来反映就业整体状况是不全面的。2004年“中国就业论坛”上,政府首次将提高就业质量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目标出现在公众视野。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及从事一线工作的同仁们对就业质量做了相关研究,主要是关于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及如何做好就业指导服务提高就业质量的研究,出现了理论扎堆的现象。笔者从自身工作实际需要出发,结合研究对象特点,通过调查问卷及数据处理,利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等方法,以毕业生就业质量与学生在校表现关系为切入点,进行两者关系的相关性研究,立意强,角度新,弥补了这一实证研究的空白。一方面在理论上,为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后续研究工作提供支持和借鉴,另一方面在实践上,帮助高校及大学生对就业质量情况进行评估及测量,为后续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工作提供帮助。本文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了选题背景及选题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明确了研究目标与内容,并说明了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同时对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也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是相关理论综述,首先是对就业质量概念的描述,随后分析了国内外对就业质量的研究现状,对评价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并对本文中一些主要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三部分是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概况的阐述,简述了问卷调查的背景,对调查问卷概况则通过数据表格进行展示;第四部分是本研究的重点之一,数据描述及数据分析。对数据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分析性别、是否获奖、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英语水平、在校成绩等学生在校表现与薪酬、培训与学习机会等就业指标之间的影响是否显著进行相关性分析;第五部分是结论综述,针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原因分析;第六部分是通过数据分析结果及原因分析,提出自己的对策及建议;第七部分是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