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颈椎病是脊柱专科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正有快速增长、年轻化的趋势。神经根型颈椎病在颈椎病中的发病率较高,其主要表现为颈椎神经根受压而导致神经根所支配范围的皮肤感觉麻木、疼痛及肢体功能障碍等。可以预见,随着工作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将逐渐成为现代生活中最常见疾病之一,并将给个人及社会带来巨大的压力和负担。本文首先回顾了颈椎病旋转手法治疗的有关文献,回顾总结了中医旋转手法的发展历史,归纳概况了颈椎病发病的解剖及生物力学基础,客观论述了旋转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作用机理、临床运用以及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通过对照实验分析,对旋转手法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部分理论误区提出自己的观点。目的:本课题通过对孙氏旋转手法与牵引疗法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方面的对照观察,应用多项量化指标对临床主要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即两者的疗效进行对照;并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椎体失稳情况进行治疗前后的测量,分析治疗前后椎体失稳情况的变化,为日后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体系的完善及旋转手法作用机理的临床研究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研究对象与方法:对广东省中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患者进行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计50名(观察组31名,对照组19名)进行随机对照研究。观察组采用孙氏旋转手法持续治疗2周,隔日一次,共7次;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连续治疗2周,每日一次,共14次。两组均采用颈臂疼痛VAS评分、颈部压痛压力值、颈部活动分值、田中靖久评分作为疗效观察指标;并对两组神经根型颈椎病失稳椎体在治疗前后的椎体角度位移值和水平位移值进行测量,将相关数据录入数据库,建立数据库系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结果:本研究的数据结果显示:孙氏旋转手法对治疗前后多项量化指标如颈臂疼痛VAS评分、颈部压痛压力值、颈部活动分值、田中靖久评分等临床主要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与牵引疗法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即单纯使用孙氏旋转手法在临床疗效上明显高于单纯的牵引疗法;而治疗后两组的椎体角度位移值和水平位移值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性差异,即治疗前后椎体失稳情况均未明显改善,说明采用旋转手法或牵引疗法均不能使神经根型颈椎病失稳的椎体恢复其正常的解剖结构。结论:孙氏旋转手法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面较牵引疗法更佳;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作用机理并不在于对失稳的椎体进行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