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痛穴平衡针法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 22次 | 上传用户:xingzhewei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肩周炎是临床上的多发病,是40岁以上人群中的常见病,急性期疼痛难忍,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对日常工作、学习及生活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西方医学在治疗急性期的肩周炎上,主要以口服消炎止痛药为主,治标不治本,且副作用明显;而针灸则有着明显的镇痛作用,且在治疗不同时期的肩周炎上都有着明显的疗效,无毒副作用而简便,但存在选穴繁多、零乱的现象,操作也欠缺一定的规范性。因此,规范操作及优化治疗方案,对针灸治疗急性期肩周炎有着重要的意义。目的:探讨肩痛穴平衡针法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性及特异性,为针灸治疗急性期肩周炎提供临床依据,规范选穴及操作,优化治疗方案。方法:从台湾的明医中医诊所选择符合观察条件的急性期肩周炎患者90例,按1:1:1随机分成三组,即治疗组Ⅰ(传统针刺组:在患侧常规选取十四经穴进行针刺,采用传统的针刺手法)、治疗组Ⅱ(肩痛穴组:取健侧肩痛穴,采用平衡针刺法)及治疗组Ⅲ(综合治疗组:肩痛穴平衡针刺法后,按照传统针刺法进行治疗),每组30例。三组均每天进行治疗,7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每个疗程中间休息2天,治疗结束后随访1个月。比较三组不同时期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定指标、疼痛测评量表MPQ及生存质量评价的变化,分析三组病例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前一般资料的比较本研究共收集完整病例90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73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达10天;男性43例,女性47例。入选患者中只有1例存在双侧肩关节同时发病者,其余均为单侧发病。治疗前,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肩部功能活动、MPQ积分及生存质量简表(WHO QOL-BREF)积分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临床疗效的比较经治疗,治疗组Ⅰ共痊愈4例(13.33%),显效6例(20.00%),有效12例(40.00%),无效8例(26.67%),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Ⅱ共痊愈12例(40.00%),显效7例(23.33%),有效9例(30.00%),无效2例(6.67%)总有效率93.33%;治疗组Ⅲ共痊愈20例(66.67%),显效8例(26.67%),有效1例(3.33%),无效1例(3.33%),总有效率96.67%。三种治疗方法均有明确的疗效,但治疗组Ⅱ及治疗组Ⅲ的疗效明显优于治疗组Ⅰ,治疗组Ⅲ的疗效也优于治疗组Ⅱ,综合疗法可体现出疗效叠加、强化治疗的效果。3.肩部疼痛程度的比较(MPQ量表)1疗程及2疗程结束后,三组患者的MPQ总积分均有明显的下降,P=0.00<0.01,差异非常显著。可见三种治疗方法对缓解肩周炎患者急性期的疼痛均有有明显的作用。随访1个月后,患者的MPQ积分未见明显回升,P>0.05,无明显差异,故可认为,三组的远期疗效明确,停止治疗后未见病情的反复。1疗程结束后,组间经q检验(Newman-Keuls法),均得P<0.01,差异非常显著,其中,治疗前后的差值最大为治疗组Ⅲ,其次是疗组Ⅱ,最小为治疗组Ⅰ。可见,经治疗,三种治疗方法对缓解肩周炎患者急性期的疼痛均有有明显的作用,其中采用肩痛穴平衡针法配合传统针刺法的综合治疗方法的疗效更加明显,两组治疗方法配合治疗可起到疗效叠加的结果;同时,在治疗的早期,在缓解肩周炎急性期疼痛的效果上,针刺肩痛穴比传统针刺的效果稍好。2疗程结束后,组间经q检验(Newman-Keuls法),治疗组Ⅰ与治疗组Ⅱ治疗组Ⅰ与疗组Ⅲ均得P<0.01,差异非常显著,即治疗组Ⅱ及疗组Ⅲ的疗效比治疗组Ⅰ更好。而治疗组Ⅱ与疗组Ⅲ比较得P>0.05,无明显差异,即经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Ⅱ与疗组Ⅲ的疗效无明显差异。4.疼痛性质的比较本研究所纳入病例中,疼痛性质主要集中在痉挛牵扯痛、胀痛及触痛,且经检验,在治疗前,痉挛牵扯痛、胀痛及触痛的病例分布不存在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在改善患者胀痛的感觉上,三组的疗效经比较无明显差异(P=0.69>0.05);在改善患者痉挛牵扯痛上,三组间经比较得P=0.04<0.05,组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治疗组Ⅰ与治疗组Ⅱ比较得P=0.04<0.05,组间差异显著;治疗组Ⅰ与疗组Ⅲ比较得P=0.02<0.05,组间差异显著;治疗组Ⅱ与疗组Ⅲ比较得P=0.10>0.05,组间无明显差异;在改善患者触痛的感觉上,三组的疗效经比较无明显差异(P=0.87>0.05)。提示:三种治疗方法在缓解肩周炎胀痛及触痛上不存在差异,但在缓解肩部痉挛牵扯痛上,治疗组Ⅱ及治疗组Ⅲ的疗效无明显差异,而且均优于治疗组Ⅰ5.肩关节功能活动的比较每个疗程结束后,三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功能积分均有明显的下降,P=0.00<0.01,差异非常显著。可见三种治疗方法对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功能均有有明显的作用。随访1个月后,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功能积分未见明显回升,P>0.05,无明显差异,故可认为,三组的远期疗效明确,停止治疗后未见病情的反复。1疗程结束后,组间经q检验(Newman-Keuls法),均得P<0.01,差异非常显著,其中,治疗前后的差值最大为治疗组Ⅲ,其次是治疗组Ⅱ,最小为治疗组Ⅰ。可见,经治疗,三种治疗方法对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功能均有有明显的作用,其中综合疗法治疗可起到疗效叠加的结果;同时,在治疗的早期,在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功能的效果上,针刺肩痛穴比传统针刺的效果稍好。两个疗程结束后,组间经9检验(Newman-Keul s法),治疗组Ⅰ与治疗组Ⅱ、治疗组Ⅰ与疗组Ⅲ均得P<0.01,差异非常显著,即治疗组Ⅱ及疗组Ⅲ的疗效比治疗组Ⅰ更好。而治疗组Ⅱ与疗组Ⅲ比较得P>0.05,无明显差异,即经两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Ⅱ与疗组Ⅲ的疗效无明显差异。6.生存质量的变化(WHO QOL-BREF量表)经治疗,三组患者生存质量总分,在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得P<0.01,差异非常显著。故可认为三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在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其中,治疗组Ⅰ只有在生存质量主观感觉、健康状况主观感觉、生理领域及心理领域上有所改善(P<0.05),当中又以生理领域的改善最为明显(P<0.01),而社会关系及环境领域在治疗前后并为发生变化(P>0.05)。治疗组Ⅱ则同样在社会关系及环境领域上无明显改善(P>0.05),但在健康状况主观感觉及生理领域上有着非常显著的改善(P<0.01)。治疗组Ⅲ除了在环境领域上无明显差异外(P>0.05),其余5个领域在治疗后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而当中又以生存质量主观感觉、健康状况主观感觉及生理领域的改善最为明显(P<0.01)。结论:1.传统针刺、肩痛穴平衡针法与综合疗法均对急性期肩周炎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三种疗法不但可以缓解急性期肩周炎患者的疼痛,改善肩关节的活动功能,而且可以从整体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此外,针刺治疗肩周炎的远期疗效明显,复发率低。2.在传统针刺的治疗基础上,加以肩痛穴平衡针刺法可以加强疗效,肩痛穴对肩周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且配合传统针刺治疗,可起到疗效叠加的作用。3.肩痛穴及传统针刺均可治疗肩周炎,且疗效明确。但肩痛穴在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功能上,见效相对较快。其中,针刺肩痛穴对减轻患者肩部痉挛牵扯痛的效果优于传统针刺。4.肩痛穴平衡针法对急性期肩周炎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在临床治疗中应加以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核电项目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调试是关键环节,调试是使安装好的核电厂部件和系统运转并验证其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准则的过程,包括无核反应和带核反应的试验。调试
和谐社会需要拆迁和谐。我国拆迁补偿政策经历了由“补人头”到“补砖头”的演变过程,现行补偿政策还有哪些不和谐因素?如何以人为本,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城市房屋拆迁补偿政策?
目的:观察针刺关元穴搓柄提插法配合口服枸橼酸氯米芬片(法地兰)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疗效。方法:将179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3例)采用针刺关元穴
目的:目前重症肌无力临床治疗的方案各异,未有统一标准。又因本病属于慢性疾病,治愈率低,复发率高,一般疗程较长,于是关注各治疗方案的长期疗效很有必要。本研究为收集重症肌
<正>一、商业地产发展阶段及现状分析我国商业地产初步经历了三种形态的发展:初级阶段是线性商铺,这种形态的商业地产呈直线型布局,功能单一,较低端;中级阶段是商办综合楼,这
目的:1.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中医药疗效评价文献进行分析,探讨当前中医药治疗AS疗效评价标准的应用现状。2.基于中医学关于肾虚督寒型As病因病机理论,
本文讨论刘勰《文心雕龙·体性》篇所揭示的风格论。“体”的意义是一个系统,分为体裁——语体——风格三层。一定的体裁要求一定的语体,一定的语体在作家创作个性的浸润下,发展
《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其评点也使我国数百年的小说评点经验和传统得到延续和发展。冯镇峦作为《聊斋志异》十多家评点者之一,对后世的文言小说创作和
从国际环境看,国际金融危机仍没有结束,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加剧,美国、日本、欧盟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呈现疲软态势,实现世界经济的全面复苏将是一个缓慢而复杂的过程,这也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