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乡村学校工作及生活条件比较艰苦,教学资源相对匮乏,乡村教师个人通常要任教多门教学课程,其教学任务繁重,加之乡村环境闭塞、社交圈子较小,乡村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负面情绪得不到良好的疏导,导致近年来乡村教师教育幸福感偏低,乡村学校教师流失现象严重,乡村教育令人堪忧。近年来,学者开始关注复原力对压力和心理发展的影响,并发现复原力是个体适应不良情境的积极资源,它会对压力与心理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在积极心理学领域,幸福感被看作是个体能够良好发展的重要指标,而复原力又是保护个体幸福感的正性资源之一。此外,研究表明低复原力个体通常存在更多负性的情绪和消极的特质,而这些负面的情绪及特质又会导致个体产生更多的负性认知,由此我们推测,复原力能够影响个体的认知方式进而影响其心理幸福感,低复原力个体对外界信息可能存在特殊的负性认知加工的特点,进而导致其感知到的幸福感偏低。因此,本研究拟采用测量学手段探讨复原力在乡村教师压力知觉与教育幸福感关系中所起的作用,并运用认知实验范式对不同复原力水平乡村教师的职业认知特点进行考察,以揭示复原力在压力知觉与教育幸福感关系中的影响机制,最后结合访谈挖掘乡村教师复原力资源及其影响因子,进而构建乡村教师复原力模型。研究一使用于肖楠和张建新修订的中文版复原力量表、Cohen的压力知觉量表和张陆编制的“教育幸福感量表”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村庄学校的232名乡村教师展开调查,以此考察乡村教师复原力与其压力知觉、教育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复原力是压力知觉和教育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子;复原力在压力知觉与教育幸福感关系中具有调节效应。研究二根据Tversky的认知实验范式,分别从乡村教师对职业事件句子条目的编码和再认这两个角度出发,以正性、中性、负性句子为实验材料,以探讨高、低复原力水平乡村教师对不同性质职业事件句子的编码和再认特点。结果显示:高复原力乡村教师在正性条目上的编码量高于低复原力乡村教师,低复原力乡村教师在负性条目上的编码量高于高复原力乡村教师;高复原力水平乡村教师在负性条目上表现出编码的正偏向;相比于原有负性句子,高复原力水平乡村教师再认出了更多的原有正性句子;就新加句子而言,高复原力水平乡村教师对正性句子的再认量高于对中性、负性句子的再认量,低复原力乡村教师对负性条目的再认量高于对中性条目的再认量;高复原力水平乡村教师对新加句子的再认正偏向量高于低复原力水平乡村教师。研究三通过访谈法挖掘乡村教师复原力资源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乡村教师的总体复原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课程量和周课时量负向预测乡村教师的复原力水平,职称和工资正向预测乡村教师的复原力水平,个人发展和职业价值感也是乡村教师复原力的重要影响因子;乡村教师复原力的外部资源主要来自家庭成员的支持、同事的帮助和领导的关怀,个体特质中的良好心理品质及积极的应对方式也是乡村教师复原力的有效资源。基于以上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复原力在压力知觉对教育幸福感的影响关系中起调节作用,较高的复原力能够有效减缓压力知觉对乡村教师教育幸福感的削弱。2.高复原力水平乡村教师具有正性的职业认知图式,而低复原力水平乡村教师则相反。3.课程量和周课时量负向影响乡村教师的复原力水平,职称和工资正向影响乡村教师的复原力水平。4.培养乡村教师个体积极的心理品质并为其提供家庭、同事以及领导等外部支持能够增强乡村教师的复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