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致尿酸生成增多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疾病。急性痛风关节炎是患者就诊的常见原因,90%以上患者是由于尿酸排泄减少,少数是尿酸生成过多。血的尿酸结晶可沉积在关节、软组织及肾脏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即:痛风关节炎、痛风石、及痛风肾。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痛风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逐渐出现年轻化的趋势,而目前现代医学对其并无特效的理想防治措施,所有西药治疗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与不良反应。同时,痛风又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患者多难以长期接受西药治疗。针对临床痛风发病率逐渐升高同时又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不少学者采用中医的辨证论治方法对其进行治疗,取得较为公认的疗效。因此,如何发掘出安全、有效的传统诊治措施,是一项很有意义的课题。痛风颗粒原方来源于《伤寒论》经方“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据我院知名专家临床经验加减而成,结合现代中药药理研究结论,确定出由生石膏、知母、赤芍、忍冬藤、薏苡仁、全蝎、车前草、土茯苓、甘草组成的痛风颗粒固定方,具有清热、利湿、通络、止痛之功效。前期药效学实验研究表明:痛风颗粒能显著降低大鼠高尿酸血症模型的血尿酸值;对注射尿酸钠盐结晶所致的大鼠关节炎模型的关节肿胀疼痛及炎症反应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急性毒性试验表明:痛风颗粒临床日用量36g是安全的。现为进一步观察痛风颗粒临床疗效和临床用药安全性,特开展痛风颗粒的临床研究,为痛风颗粒的进一步开发应用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所有病例均收集自武汉市中医医院风湿科2007.5—2007.11住院患者,共80例,所选病例均符合“中药新药治疗痛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西医诊断标准及孟昭亨编著的《痛风》中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案,按1:1的比例,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试验组予以痛风颗粒:10g/次,3次/日,饭前0.5-1h,温开水溶解内服(由武汉市中医医院药剂室提供,每袋10g,鄂药制字(2001)第BZ05-037号);对照组予以苯溴马隆/利加利仙:50mg/日,饭前服(宜昌长江药业有限公司产品,规格:,国药准字H20040348)。两组患者均连续服药,7天为一疗程,共两个疗程。用药2周前后观察患者血沉及血液常规、肝功能与肾功能指标变化,并记录治疗前后关节异常程度积分的变化。统计数据,得出结论。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5%。痛风颗粒可以降低患者血清中血尿酸、血沉水平,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减轻关节炎症状,且无明显毒副作用与不良反应。结论痛风颗粒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确切疗效,并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痛风颗粒既保持传统中药汤剂见效快,也对急性痛风关节炎并发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症具有一定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