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旅游、交通和工程的发展,桂林地区滑坡灾害逐渐增多,尤其是线路工程中所涉地形、地貌、岩土种类多,挖方地段多,对坡体原始地貌破坏严重,在外诱因作用下极易产生滑动。桂林地区滑坡灾害主要集中在城镇、交通道路沿线等人类工程活动区,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因此对桂林地区该类滑坡稳定性及防治措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兴安至桂林高速公路,是衡昆国道主干线、国家高速公路网南昌至南宁线和厦门至成都线的共线部分,是中原地区通往广西壮族自治区沿海港口及东盟的便捷通道之一。本文以该路某段滑坡为例,结合桂林地区滑坡的特点进行研究。 本文通过搜集地质勘查资料、现场调查、工程类比等,充分了解了该滑坡的地质条件和滑坡特征,结合已有理论成果详细分析了滑坡的影响因素和成因机制。滑坡的形成受地形地貌、物质组成、结构特征等的影响,人为挖方和降雨的作用诱发了滑坡的发生。利用传递系数法和PLAXIS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计算滑坡的稳定系数,分析了坡体应力分布、位移分布和变形发展趋势,并结合定性分析进行综合评价,得出该滑坡在不利工况下处于欠稳定~不稳定状态,必须进行治理。在此过程中通过两种计算方法的原理、参数选取、结果分析等方面对比了两种方法的合理性。 针对滑坡的影响因素、滑坡特征、工程特点,本着“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防治”的原则分析其防治方法。拟采用排水和支护相结合的防治工程措施,通过比选论证,确定锚索格构梁+锚索和锚索抗滑桩+锚索两种支护方案可行,方案一均为主动支护,方案二为主动被动相结合支护。分别对两种方案的支护后效果进行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两种方案支护后都能满足要求,方案二稳定性较好,方案一位移较小。两种方案在坡体应力分布、位移分布的改变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异。文章从支护对坡体应力分布的改变、滑动路径的改变这一角度分析了各自的支护原理,并用该原理解释了支护效果差异较大的原因。对于组合支护来说其效果的影响因素很多,比如岩土体性质、支护位置、预应力的大小、组合方式等,本文仅模拟了预应力的大小与支护各部分工作协调性、预应力大小对桩体内力的影响、预应力的大小与坡体最大总位移的关系。最后通过各方面的比选说明了两方案的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