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气候变暖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作为发展中的中国,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下所面对的环境形势更加严峻。如何找到中国现阶段实现低碳经济转型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平衡点,成为了中国最为紧迫的任务。本文从探索影响碳排放量影响因素的主题出发,基于STIRPAT模型对我国碳排放量影响因素进行经验分析,引入地理位置的影响因素,借助空间统计技术,研究了我国碳排放量1994-2012年间的时空演变趋势,进而深入分析了人口规模、经济总量、科技创新、能源强度等因素对碳排放量的影响程度及区域差异。实证研究表明:(1)我国碳排放量时空演变趋势方面:碳排放量增长呈现“倒U曲线”的时间趋势;碳排放量有空间集聚倾向;省域碳排放量存在空间自相关。(2)碳排放量影响因素方面:科技创新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稳定性较差,区域影响水平差异显著,华东地区科技创新在碳减排发挥的作用较大,而西北地区科技创新对碳排放减排尚未有明显的作用;人口规模对碳排放量增加有明显的正向作用,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西南地区正向作用最大;2006-2008年各省域人口规模对碳排放量的弹性系数在0.04-0.11之间,2009-2011年各省域人口规模对碳排放的弹性系数在0.7-0.16之间,人口规模对碳排放量的影响程度在加大,2009-2011年人口规模对碳排放量的弹性系数水平高于2006-2008年的弹性系数水平;经济总量、能源强度对碳排放量的影响程度显著,且弹性系数较大,各省域两个影响因素的弹性系数均在1左右。根据实证研究结论,联系我国实际发展情况,本文简要提出了低碳发展策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增加石油、天然气、电力(水电、风电、核电)所占比重,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在能源结构调整困难的情况下,提高能源效率、充分利用能源、节约能源应作为一项长远战略方针;加强碳减排等能源技术领域的研发力度与国际合作,科技创新的方向应向低碳发展低碳技术方面倾斜,重视低碳技术创新。鼓励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低碳技术研究,加强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低碳技术识别能力,集中力量取得优势技术的突破;提倡公民低碳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