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下能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效能状态,并在与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下,能不断调整自己的内部心理结构,达到与环境的平衡与协调,并在其中渐次提高心理发展水平,完善人格特质。国内外学者无不强调心理健康是个体内部的协调和外部的适应,都视心理健康为一种内外协调的良好状态。同时,心理健康是一种连续的、动态的发展状态。心理健康与不健康是相对的、阶段性的,不是绝对的、恒定不变的。因此,心理问题也是轻重有别,可以相互转化的。心理健康与个体的多种能力、绩效、对待事物的态度及生理健康都相关,是影响个体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内在资源。已有研究表明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普遍偏低,而且阻碍其改造进程。但迄今尚未见针对女性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的研究报告。 本研究采用王征宇修订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姜乾金制订的特质应对问卷(TCSQ)、服刑人员档案和自编一般项目问卷收集有关数据资料,对山东省女子监狱的378名服刑女性进行问卷调查,考查其心理健康状况及部分相关因素。 本研究发现: (1)女性服刑人员的心理问题的检出率和症状反应程度都明显高于普通群体,其阳性症状者出现率占整个群体的98.41%,高于劳教人员中的出现率(40.6%),被试在九个因子上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总检出率分别为74.6%和61.9%,这个水平高于其他人群中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检出率。同时服刑女性的心理偏离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偏执、敌对、焦虑心理,对人际关系过于敏感,并且表现出因情绪障碍导致的躯体症状。 (2)女性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与原刑期、余刑、关押时间、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关系密切。其中,积极应对是女性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的保护性因素,消极应对是危险性因素。 (3)有生育史的女性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优于无生育史者,而经期反应强、无犯罪经历、有躯体疾病史则对女性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有不利影响。 (4)月经周期反应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只体现在有着强烈的经期反应的女性服刑人员身上;而暴力犯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差于其他各类型罪犯。 (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理健康、余刑、原刑期,积极应对、消极应对等因素对心理健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 研究结论:女性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的整体水平低于国内普通人群、大学生、宗教徒、驻藏官兵、慢性病患者、劳教人员以及其他心理问题的高危群体; 而且其受原刑期、余刑、关押时间、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年龄、文化程度生育、经期反应强度、犯罪经历、生理健康、犯罪类型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积极应对和文化程度是女性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的保护性因素,原刑期、余刑、关押时间、消极应对是危险性因素; 与其他因素相比,生理健康、关押时间、原刑期、积极应对、离婚/丧偶、年龄和文化程度对女性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更显著,因此在劳动改造和心理矫治工作中应予以更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