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通过对柳钢炼焦煤进行工业分析、粘结性分析、煤岩特性分析以及炼焦煤所炼焦炭质量进行分析,分析了炼焦煤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与干燥无灰基挥发分之间的关系;炼焦煤煤岩特性与焦炭气孔结构参数和焦炭光学组织间的关系;炼焦煤所炼焦炭气孔结构参数、焦炭光学组织与焦炭质量间的关系;根据不同配煤方案提出了柳钢煤岩强粘比的划分依据,并研究煤岩强粘比对焦炭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炼焦煤干燥无灰基挥发分((1(9(61))与炼焦煤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8(6))之间呈现出明显的负线性关系。(2)随着炼焦煤的煤化度逐渐增加,其所炼焦炭气孔率表现为先变小后增大趋势、气孔平均直径表现为变小的趋势、气孔壁平均厚度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其中柳钢所用煤样中肥煤和焦煤所炼焦炭气孔壁平均厚度最厚、气孔率最低。(3)把炼焦煤煤镜质组反射率分布划分为六个不同的分布区间0.6-0.8%、0.7-0.9%、0.8-1.2%、1.1-1.5%、1.3-1.7%、1.7-1.5%,利用这六个区间分析并确定了所用煤样的煤岩特性与所成焦炭光学组织间的定量关系。(4)焦炭光学组织中的中、粗粒镶嵌组织对焦炭的冷态强度以及热性质有非常大的影响,中、粗粒镶嵌组织的含量越高对焦炭的冷态强度和热性质就越好。总结并分析焦炭气孔结构参数和焦炭光学组织两方面的因素,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建立了焦炭质量预测模型。(5)根据配合煤镜质组反射率与所炼焦炭质量之间的关系,确定了柳钢配合煤镜质组反射率区间在0.9-1.4%所占比例为煤岩强粘比。当煤岩强粘比在53%左右时,其所成焦炭40达到最大值、10达到最小值。随着煤岩强粘比的逐渐增大其所炼焦炭CRI和CSR分别呈现降低和变大的趋势,当煤岩强粘比大于53%后其所炼焦炭CRI变小、CSR变大的趋势开始减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