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旨在分析近六十年来中国绘画发展中,叙事方式的变化和其自身的发展状况,提出“新叙事”绘画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地位及影响。通过对不同时代作品与作者的分析,我们将会看到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中,社会政治、现实境遇与个人状态等因素都会影响叙事绘画作品的面貌。连环画是依据文本用连续画面的形式对文本的叙事情节做视觉化的绘画表现。在六七十年代这种绘画形式影响了一大批文学爱好者和喜欢绘画的年轻人,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影、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兴起连环画逐渐走向边缘化,连环画的整体衰弱已成为不可挽回的事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画的首要任务是为政治服务,受苏联写实绘画的影响模式中的“正规化”特征适合体制建设的需要,1949年之后,大多数画家用写实主义的方法表现现实,表现革命历史、革命英雄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丰功伟绩,这是一种“大叙事”的绘画模式。文革结束,改革开放初期,政治环境逐渐宽松,绘画创作者压抑已久的激情得到了释放,他们把个人经历中的情感体验和所遭遇的挫折用当时所能了解和学习到的各种新技法和语言加以表现,摆脱了单一的苏式写实模式,使叙事绘画语言得到了丰富和深入的发展。绘画摆脱文学性、情节性、戏剧性主题的尝试从陈丹青的《西藏组画》开始有了明确的体现,绘画回归到了自身的叙事逻辑。以上的绘画历史是逐渐回归绘画本体叙事的过程,也是逐步认识绘画自身叙事逻辑的过程。“新叙事”绘画的特征还在于对绘画自身语言的生发与联想,强调叙事的形态和方式本身的自觉性,而不是对某一件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展开叙述。“新叙事”绘画强调的不是绘画形态、价值与历史逻辑的重合一致,而是强调与之错位,甚至是对抗和背离。它往往将注意力转向了变动的、偶然的、复杂的、微观的甚至是不可知的状态,体现出矛盾、开放的叙事视角。使绘画的历史开启了一种陌生而意外的视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