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研究生教育历史虽然相对短暂,但其成长起来却相当迅速,取得的成就更为可圈可点。在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培养一批高水平、强能力、创新型拔尖人才,从而为国家整体竞争力的提升、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科研任务的实现而服务。从历史角度看,自《壬寅学制》颁布实施起,研究生教育的概念在中国就已基本形成。尽管如此,但受特殊时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生教育一直处于变革动荡之中。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研究生教育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尤其特殊时期——“文化大革命”的出现使研究生教育中缀了近12年。1978年研究生教育得以恢复,国家在高等教育方面的一系列政策,激励着研究生教育重获生机、迅速发展——无论是招录规模还是招录专业数量,相较以往都取得了巨大突破,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硕研生”)的招录规模不断扩大,硕研生人数增长迅猛,成为世界第二大研究生教育大国(美国第一)。再加上公众对接受高等教育需求的增加以及几次金融危机对就业市场的冲击,使得近些年报考研究生的规模不断壮大。2013年报考硕研生人数已达到176万人,录取人数为53.9万人。然而,大国却非强国,硕研生招生人数激增的同时,其教育质量却有下降趋向。如何在数量不断扩张的势头上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这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期里学界需要研究的问题。我国硕研生招考制度包括招生计划管理制度、入学资格审查与报名制度、考试制度、录取制度四个部分。在我国,硕研生招考制度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非常曲折而又十分漫长的过程。1951年开始形成招生计划管理制度,由国家统一制定招生计划;1978年,考试制度首次被确定由初试与复试共同组成;而后,在变革中硕研生招考制度逐渐完善,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与新情况的出现,变革仍在继续,并未停止。在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硕研生招考制度的变革探索中各种弊病不断显现,要求我们应该在动态发展中不断地对硕研生招考制度实行变革探索,以保证其发展性与科学性。本研究立足于我国研究生发展的政策演变,把我国硕研生招考制度的变革按照变革的重大转折事件分为四个时期并分别研究,探索每阶段的变革特征与其总体发展趋势与变革方向,总结出变革中的经验与问题,同时对国际上的其他相关国家的硕研生招考制度变革经验进行比照分析,从而得出我国硕研生招考制度的实际可行的变革建议:①改变招生计划制定的方式,加大高校及导师的自主权;②变初试为资格考试,探索两段式考试方法,减轻对本科教学的影响;③为保证硕研生质量,考生报考时增加对考生入学动机考察;④坚持并发展推荐免试制度,进一步探索复试制度与破格录取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