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人工林杨木为研究对象,较为全面的研究了不同培育模式下人工林杨木材性径向变异对气候环境的响应。首先分析了不同培育模式下人工林杨木解剖特征和物理特征的各项指标的径向变异性及生长趋势,然后采用相关函数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培育模式下人工林杨木材性指标间的关联性。最后采用响应函数的分析方法,探讨培育模式与气候变化对人工林杨木解剖特征和物理特征的协同影响,为人工林杨木的定向培育提出建议。通过研究不同培育模式下人工林杨木解剖特征和物理特征各项指标的径向变异性得出:不同培育模式下其生长模式差异很大,特别是模式1(坡上,白浆土,间伐林分和4m×4m的初植密度)和模式5(平坡,草甸白浆土,未间伐林分和3m×3m的初植密度)。不同培育模式下的同一材性指标之间的变异有明显的区别,但是在同一培育模式下的许多材性指标之间,变异性相似或相近。通过分析不同培育模式下人工林杨木材材性指标间的关联性得出:无论是物理特征还是解剖特征,指标间的相关性比较高,一些指标几乎与其它指标都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具有代表性。物理特征主要是早材密度和晚材宽度,木纤维主要是早晚材的木纤维壁厚。有意思的是,对于导管来说,导管壁厚并不是直接指标,而是晚材的导管宽度和长度。通过探讨培育模式与气候变化对人工林杨木解剖特征和物理特征的协同影响得出:培育措施的人为干扰改变了气候因子对大青杨生长的影响。培育模式1对晚材宽度的影响很强烈,培育模式6对纤维壁厚的影响也很强烈,造成其相关变量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很小。其它培育模式下的材性指标受气候的影响存在差异。大青杨生长主要是受生长季前期1月、2月最低地温、生长季5—7月平均气温、最高地温和相对湿度以及生长季后期的9、10月相对湿度的影响。不同的是,培育模式2下的早材密度主要受秋季气温的消极影响和6月相对湿度的积极影响。培育模式4下的纤维壁厚受相对湿度的影响,培育模式3下的晚材导管宽度受3月平均地温的积极影响,培育模式6下的晚材导管长度受2、3月份的最低地温影响强烈。本文的研究结果对指导人工林杨木进行定向培育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