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师资配置失衡已成为影响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问题。为缓解教师资源在城乡、区域、校际间不均衡的现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而教师交流是解决师资配置失衡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为此,努力优化教师交流是推进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提高义务教育公共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2015年12月16日,海南省出台《海南省教育厅等4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实施意见》(琼教师[2015]104号),并于当日起实施,提出争取在3至5年内,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的目标。各市、县政府在原有文件的基础上修订完善,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本文以海南省T县为例,对目前T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工作的现状进行个案研究,对该县义务教育教师交流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进行深入考察,提出符合该县教育实际的建议,给该县推进义务教育教师交流工作提供有益参考。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涉及问题的提出、重要概念的界定及阐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研究设计等内容;第二部分,海南省T县义务教育教师交流推行的政策依据与运行概况;第三部分,以T县交流学校的教师为切入点,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方式对T县义务教育教师交流工作现状进行实地考察;第四部分,根据T县义务教育教师交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通过深层挖掘发现师资短缺是影响T县教师交流运行的最主要原因,同时还伴有权力运行中组织领导体制不够健全、交流教师发挥作用有限、教育信念与趋利避害的冲突、评估机制流于形式、经济与保障制度缺失等问题;第五部分,针对上述问题及影响因素提出进一步促进T县义务教育教师交流工作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因地制宜、优化教育资源的初次配置;落实、完善教师交流的保障机制;明确教师交流的价值取向;优化教师交流的评估机制;关心交流,增强他们对新环境的适应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