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农村社会中的公共合作为议题,试图挖掘村庄内生的公共资源,分析其对合作的作用,以促进村民开展合作自治。选择赣南路村和豫南河村两个村庄作为个案进行比较分析,以村庄内自发组织合作提供公共物品的活动为切入点,在合作实践的场域中挖掘村庄内部共享的认知理念,然后将其放置在村庄社会的结构以及村民的合作互动中去考察,分析这些共享的观念的运作方式,力图展现当下不同村庄社会结构下村民合作的实践机制。通过对两个村庄的合作过程和合作机制的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在多元分散的河村结构下,河村村民自发组织筹集资金、组织协商开展合作,通过“村民委托、精英代理—重构认同—自主博弈”的实践机制完成合作的行动。而在宗族团结型的路村,村民通过自组织成立理事会,以筹集资金、分工协作组织合作活动,经过“精英牵头—成立理事会—精英动员”的理事会合作模式完成了公路的修缮任务。总之,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社会结构下,村民自发组织沿着不同的合作路径完成了各自的公共物品的供给,体现了组织路径的多样化。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导论主要阐述研究的缘起、学术意义以及研究设计,并对目前学界对这一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的综述分析。第二章“多元分散型村庄结构下的合作实践机制”,结合河村的结构概况,对村民在合作实践中的共享认知观念的表达和运作进行分析,阐述其内在的合作机制。第三章“宗族型村庄结构下“农民理事会”合作模式”,结合路村的结构概况,对合作过程中理事会制度的正式运作以及其内部的共享认知的策略性运作进行分析。第四章“两种合作机制的比较分析”,主要从村庄结构、精英群体、内在“文化公共性”等三个方面对两个村庄的合作实践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揭示其合作机制的差异性。第五章“结论和讨论”,进一步总结两个村庄的合作机制,揭示不同区域、不同社会结构下,村民自发组织合作的多样化路径体现,并指出本研究的不足与提出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