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ID仲裁庭对“国家责任草案”的解释与适用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ch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政府在最初对外资企业提供了许多的优惠,比如减免税收、免收土地出让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外企在我国的发展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知名企业利用其对中国市场的高占有率垄断市场价格,或是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致使严重的安全事故发生,或是肆意地污染当地的环境。针对这种情况的时有发生,随着我国引入外资速度加快,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仅保留了税收优惠政策和部分费率优惠。颁布《企业所得税法》后,税率统一为25%,对国内各类型企业一视同仁。随后,在2010年底,中国统一了内外资企业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制度。至此,外资企业在税收政策上享受的“超国民待遇”被彻底终结。伴随着经济和政策的改革,我国面临的法律风险也在不断的加大。优惠政策的回收将很可能导致诉讼,正如笔者在正文中研究案例中所体现的那样。以我国的FDI高达10万亿美元的市场价值之万分之一的索赔,就可能给我国市场带来较大波动,从而影响我国的经济安全。投资者可能以非法间接征收之名或是以精神损害为名就合同的优惠条款的终止造成的大量经济损失起诉我国。而我国如果被起诉到ICSID仲裁庭上,是否胜诉与适用的法律有着绝对紧密的联系。因为适用的法律对于仲裁庭是否享有该案的管辖权,是否认定优惠政策的回收为国家不法行为,对“危急情况”、“精神损害”、“间接征收”、“间接征用”等涉及赔偿与否、赔偿数额等问题的法律术语解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国家责任草案”即《国家对国际不法行为责任草案》,是国际法委员会经过一读、二读最终成文的具有国际习惯效力的国际法规范,是仲裁庭在裁判投资者与东道国之间投资纠纷十分重要的国际习惯规则,对于上述涉及赔偿的问题都有规定,但失之笼统、滞后、模糊。仲裁庭通过双方可推导的默示适用草案协议或是双方约定适用的法律出现解释的空白直接适用该草案,对于上述决定赔偿与否、赔偿多少等涉及到国家责任承担问题的解释和计算,享有极大的自由裁量权。而仲裁庭站在发达国家投资者的立场上,在很多案例中表现出了对投资者的偏袒。因此仲裁庭究竟是如何适用和解释“国家责任草案”的,我国如何尽量规避适用“国家责任草案”,如何通过对我国与他国的投资双边协议的个别法律术语进行东道国立场的解释来限制ICSID仲裁庭的解释权力,是一个颇具现实意义的问题。有学者认为不同的仲裁庭适用和解释该草案相同的法律术语存在许多不一致或者值得商榷之处;且国内国外学者多是从国际公法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还没有从国际经济法的视角给予足够的重视。而目前没有学者就如何巧妙地利用仲裁庭适用和解释“国家责任草案”的规律来规避国家法律、经济风险进行研究。因此,本文试图站在国际公法和国际经济法相结合的角度,寻找“中心”仲裁庭对该草案解释和适用的规律,并试图找到规避”国家责任草案”的适用和对关键法律术语解释的优化方案。
其他文献
语文教师备课中的文本解读存在如下问题:或不先阅读文本,而是先阅读有关教学的各种参考资料,然后再阅读文本,甚至根本不阅读文本,其结果是各种结论充塞自己的头脑,没有自己的
期刊
未成年人作为特殊主体,缺少对自己行为的认识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也不足,并且欠缺对侵权行为引起的损害后果的赔偿能力,导致无法确定责任的承担。为了使受害人的利益能够实现,
行政立法工作是国家立法活动的重要的、有机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无论是权力机关的立法还是行政机关的立法,立法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立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倒计时,党中央要求各地各级政府,全面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共享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包含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同时,精准扶贫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是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治理方式,是对过去粗放式扶贫的深化和发展。共享发展和精准扶贫之间具有一定的契合性:保障资源分配公平正义、扶贫资源的丰富以及扶贫效益的提升。那么,在共享发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