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科学科研方法,通过对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现状有关文献资料的参考和对山东省中小学武术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作为优秀传统体育的中华武术,在我国中小学的开展情况不容乐观。早在2004年3月30日,中宣部、教育部联合颁布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明确规定:“体育课应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的内容。”这不但是肯定了武术课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具有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改善运动能力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同时也肯定了武术课在中小学还有其它体育项目无法比拟的在培养传统爱国主义和弘扬民族精神方面的积极作用。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部颁布了一系列的体育教学大纲,从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历程来看,武术作为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越来越被重视而且在中小学体育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特别是自《纲要》颁布以来,为了更好的把握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的发展脉搏和现状,充分发挥武术作为国粹在教育和培养新一代中的积极作用,在2005年3月,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组建了“关于学校武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研究”课题组,并于2008年6月出版了《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一书(以下简称《研究》),《研究》浓缩了课题组三年来的调查成果,对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作了详细的阐述,为制定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武术教育是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功能,要充分发挥武术在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对深化素质教育改革,推动中小学体育全面完善的发展具有积极地作用。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十二五”期间发展战略研究旨在通过对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的现状的把握,找出中小学武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认清问题后,结合我国当代的基本国情,探求所存问题的解决办法,制定出与时俱进的武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创编适合新时代要求的武术教材,进而推动中小学武术教育根本上的改革与发展,发挥武术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制定一项科学的、合理的、完善的“十二五”期间中小学武术教育发展战略,是促进中华武术事业蓬勃向前发展重要动力,我们要立足中小学学校武术的发展的现状,本着改革创新、优先发展武术教育的宗旨,制定出符合我国中小学教育战略和中小学生需求的、反映当代武术发展规律和趋势的指导方针和策略,为中小学武术教育的健康蓬勃发展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