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RFA)治疗高危部位肝细胞癌的并发症和疗效,评估RFA治疗高危部位肝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探讨提高RFA治疗高危部位肝癌疗效的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4年6月间诊断为肝细胞癌并行RFA治疗的301例患者。依据影像学检查将98例患者肿瘤部位距肝外器官(如胃肠道)、第一肝门区一级或二级血管、胆管、下腔静脉或肝静脉主干、胆囊壁<5mmm,距肝脏表面包膜<1cm、膈顶部、心包附近等列入高危组,203例肿瘤位于肝内其它部位者则为非高危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AFP水平、HBV-DNA载量、肝功能状态、肿瘤分期及肿瘤大小、数目等无差异。采用冷循环单电极消融针实施超声引导下经皮RFA治疗。高危组患者中,按肿瘤部位不同分别接受TACE、PEI、人工胸水、人工腹水、腹腔镜等联合或辅助方式RFA治疗。术后一个月依据超声造影、肝脏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评估是否完全消融。采用Clavien-Dindo法对并发症进行分级。术后随访3月-60月。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完全消融率。通过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有无差异。结果:成功对共计412个结节(高危组135个、非高危组277个)实施超声引导下经皮RFA治疗。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3.3%(高危组23.5%,非高危组23.2%)。按Clavien-Dindo手术并发症分级发现Ⅰ~Ⅱ级(可药物治疗)并发症两组分别为17.3%和20.7%。而Ⅲ~Ⅳ级(需行手术、介入等侵入性方法治疗)并发症发生率高危组为5.1%,非高危组为2.5%,总体为3.3%。V级并发症(即死亡)在高危组发生1例,死亡率为1%。总体术后并发症致死率为0.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影像学评估提示完全消融病例共计280例,总体完全消融率为93%。高危组病例完全消融率明显低于非高危组(分别为88.8%和95.1%,P<0.05)。高危组67例患者采用RFA联合治疗,完全消融成功率为92.5%,与非高危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3月-63月,术后1、3、5年累计生存率,高危组为92.1%、58.2%、23.6%,低于非高危组分别的96.3%、73.4%、34.7%(P<O.05)。术后1、3、5年累计两组累计肿瘤无进展生存率,高危组为61.8%、48.2%、29.7%,亦低于非高危组分别的82.2%、65.2%、36.8%(P<0.05)。但联合RFA治疗术后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3.4%、65.6%、37.5%,而1、3、5年累计肿瘤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2.9%、66.8%、35.5%。与非高危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经皮射频消融治疗高危部位肝癌并不增加并发症,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式。2、经皮射频消融治疗高危部位肝癌无论在局部肿瘤控制还是远期生存疗效均低于非高危部位肝癌,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改进。3、根据肿瘤具体部位采取RFA与PEI、TACE、人工胸水、人工腹水、腹腔镜等联合治疗高危部位肝癌,可能会提高完全消融率,延长远期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