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外包的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hn4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新一轮的产业转移浪潮不断推动国际业务外包发展,日益成为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业务经营分工的重要模式。在此背景下,这些跨国公司将其制造业生产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产和经营战略重点转移到了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也逐渐加入到了以生产工序国际分工和生产制造外包为主要特征的全球生产分工体系中,并凭借其在制造业低成本制造优势及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吸引了大批跨国公司将其生产制造环节转移到中国,因此,中国制造业企业参与国际生产与分工,融入全球生产分工体系就成为了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本文在分析国际外包市场形成和发展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比较优势原理以及新贸易理论中对规模经济的阐述,重点探讨了中国制造业在外包业务上发展的现状以及动因,并通过设定影响外包的因素,从劳动力禀赋,产业规模以及其他因素的角度分析对我国参与国际制造业外包活动的影响。 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章导论部分介绍国际外包业务的发展背景、现状,以及国内外对此的相关文献综述。第二章是分析外包这一经济现象的理论分析。重点从古典以及新古典的理论入手分析,指出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对国际外包分工的影响机制。第三章通过对国际产业转移这一现象的提出,引出了我国在参与制造业外包活动中的地位、现状以及成因。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在前面理论阐述的基础上,以制造业为例,利用2000-2005年我国主要省市相关数据作为样本,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考察我国在参与制造业国际外包上的影响因素。第五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并根据模型得出的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利率市场化是指利率不再是由政府管制,而是由市场供求双方自主决定,利率不仅仅是货币政策工具,更重要的功能在于利率代表的是货币资金的价格。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健全,利
城市公用事业是与民生关系很大的产业,由于自身的特点和在某些环节的自然垄断性导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是由国有国营的,但是很多公用事业企业存在成本高、产品或服务质量低、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