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1年以来,国家立足于素质教育,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有计划、分步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规模最大的一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活动,并于2003年5月颁布了具有指导意义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加以指导,帮助他们熟记思想品德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以及引领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思想品德课不仅是一门基础教育课程,同时也是学校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科任教师应理顺课程改革要求,运用多种有效方法,在挖掘学生积极潜质、帮助学生养成积极人格特质方面继续深入下工夫。为此,本文借用积极心理学最新理论成果,从三个部分对该领域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第一部分,通过分析我国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现状,意在剖析该门课程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包括教师教、学生学以及课堂教学环境三个方面。第二部分,在剖析思想品德课教学问题基础之上,适时引入积极心理学相关理论,并对该门学科有针对性的进行介绍和概述;借用积极心理学最新理论研究成果,从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身心发展、学科价值三个板块论证其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积极意义。第三部分作为本论文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基于前文的研究,从学生、教师、教学、课堂环境四个方面探索将积极心理学理论引入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途径。总之,本文立足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这一根本,创造性地将积极心理学的成熟理论带入教学过程当中,更加凸显出思想品德学科对促进学生心理和谐及人文关怀、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与他人、正确处理挫折与挑战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帮助学生加强心理健康保健、树立起自尊自信、形成积极向上心态等起到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