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初名将李继隆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tie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继隆生于乾祐三年(950),卒于景德二年(1005),历经后周和宋朝初期。李继隆所处的时代,是北宋结束唐末五代割据局面和处理与周边民族关系的重要阶段,也是唐宋变革的关键时期。北宋建国后,赵宋统治者面临着诸多问题,统一与和平是诸多问题中的两大主要问题。作为北宋建国后锻炼与成长的军事将领,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李继隆对宋朝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军事和政治方面。在军事上,既包含对五代时期战略、战术的延续,又有对其发展的变化,实践着从五代时期以快速推进为主的进攻性野战到列阵防守、从个人英雄到集体作战的巨大变化。李继隆参加了宋太宗一朝的大部分战争,为北宋的局部统一和抵御北方辽朝、西北李继迁的进攻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统一战争中,他先后历经了平定后蜀之乱、统一江南和剪除北汉的战争;在对辽的战争中,主要经历了两次北伐、满城之战、唐河、徐河之战和澶州之战,两次让耶律休哥蒙羞,并率领部下射杀萧挞凜;在对西北李继迁的战争中,三次西征,生擒赵保忠,威震李继迁,可谓身经百战,战功显赫,其军事才能也在戎马生涯中得到锻炼,成为宋朝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名将。作为将领,在战争中能够灵活作战,并随着战争的需要而改变皇帝颁布的阵图,有时又超出了灵活的限度而表现为个性的过于张扬,具有武将跋扈和刚愎自用的一面。更有甚者,对于个别文臣和武将进行诬告和打击,造成战争的一定损失。李继隆是多种社会关系的集合体,是多个角色的扮演者,并随着政治的发展而不断转变。从太祖时期,其父李处耘被政敌排挤,自己遭到被废官的命运,到太宗时期,随着其妹入宫成为皇后,李继隆随之又具有外戚的身份。李继隆作为太宗皇帝的近臣,肝胆赤诚,时刻为国家利益着想,官职升迁也较为迅速。但在真宗继位问题上,由于与其妹明德皇后支持元佐作为皇帝继承人,在真宗即位后,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解除军权,出任使相,明升实降,闲置七年,此间行事非常谨慎。面对辽朝和西北李继迁的进攻,他多次要求效力边塞,后得以起复,并在澶州之战中勇敢果断地指挥与部署将领,箭射萧挞澟,有力地促进澶渊之盟的签订,最后加封开府仪同三司,功成令终。李继隆一生作为禁军将领二十多年,四次调换重要军事职位,倍受重视,死后赠中书令,后作为唯一的武将配享宋真宗,可谓人臣之极。李继隆的人生较为曲折,这种曲折是与家庭和个人在政治和军事上的表现密不可分的。在李继隆坎坷的人生中,形成了其独特的人格特征,在军事中,表现为作战勇敢和对战争的灵活处理;在政治上,李继隆受其父李处耘影响以及作为外戚近臣的特殊身份,对国家尽忠尽责;同时意识到政治的险恶,使其为人处世又格外谨慎。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宋朝社会历史背景,对李继隆作进一步探索,并分析其家世及其性格的形成、不同角色的转换、历经的战争以及军事思想的形成。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阐述了“五·四”时期与新时期乡土小说创作主体逃离与皈依的情绪模式,揭示了这种情结模式包蕴的心理机制及其困惑与超越的心路历程。
本文旨在研究运动事件在汉语中的概念化模式及语言表达方式,重点在于了解汉语使用者如何概念化日常经验中的运动事件并将此概念化转变为语言形式。本文希望通过此项研究展示
众多研究翻译理论的途径从哲学的角度宏观上可分为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两大类。传统的翻译研究属于结构主义,仅限于语言内部的对比分析,认为语义是静态恒定的,追求意义对等;而
"五步对话"简言之就是课堂的五个教学环节,也就是预习、展示、研读、探究、总结,这也是我们语文课堂最基本的环节,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保证,本文将从五个环节的呈现方式谈下
论文以明代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以下简称《西洋记》)为研究语料,以语法理论和学界的研究成果为依托,以数理统计方法为工具,对其中的程度副词进行较为详尽的调查
针对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相关问题,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了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黄祖辉。$$ 村庄建设
报纸
患者男,61岁,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慢性肾功衰竭,VVI起搏1月余.心电图特征:各导联未见P波,起搏脉冲信号后可见宽大畸形的QRS波,Ⅱ、Ⅲ、aVF、V1~V6导联主波向下,Ⅰ、aVL
期刊
成就动机是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任务,不但愿意去做,而且力求达到更高标准的内在心理过程。父母抚养方式(Parenting Style)是父母传达给儿童的对儿童的态度以及由
随着港口、公路、铁路事业以及高层建筑的飞速发展,水平承载桩在港口、桥梁、码头、海洋平台等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所以研究桩的水平承载性能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依托
燃料电池已经被公认为21世纪新型洁净发电方式之一。伴随着能源需求与环保要求的双重压力下,燃料电池的研究与应用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燃料电池作为一种将化学能高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