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进程的加剧,导致传统村落在新农村建设的浪潮中逐步消散,我国近几年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体制的转换等诸多原因都导致传统村落面临严重破坏。村落千篇一律的建设思想使得地域特点、历史文脉也开始淡化,陕北安塞地区也脱离不了这样的破坏。论文以黄土高原腹地的安塞地区窑居村落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国家“十一五”课题做支撑,探索该地区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特色及其演变的规律,并通过课题研究、课题设计的途径来找到既能延续其空间形态特色又能保持其地域文脉特色的方法。论文首先对陕北安塞地区传统村落的宏观背景进行分析和阐述,并且对村落民居的形式以及村落发展的现状分别进行了归类,对归类的村落空间形态进行分析,通过测绘、调查、横向比较等方法,揭示这一地区我们所调研的几个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特点、院落形态特色以及窑洞民居特色。然后针对所调研的对象,通过对村落的选址方法以及空间形态演变历程的分析,总结出这几个村落的空间层次演变规律,归纳出影响传统村落选址的主导因素、影响村落空间结构的主导因素以及影响村落变革的动力因素。然后通过分离,抽取出村落构成单位——院落作为研究对象,对院落的构成、院落的类型重新进行归纳总结,以求验证院落的原型以及院落之间存在的同化现象的目的,揭示出院落空间形态演变的客观规律性。最后,在经过上述分析以及论证之后,客观评价笔者参与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通过对研究成果的展示和分析,与演变动因以及演变规律比较,寻求一条不悖于传统村落地域文化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思路,旨在保护该地区地域文化、历史文脉的同时,对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思路。安塞县梅塔新村是一个独立式箍窑村落,它既保留了传统村落的建筑外观、营构特色以及地域文化,又结合现今新农村发展思路,创新出新的窑洞建筑平面布局形式、院落布局形式以及村落空间形态,与传统村落的保护价值相比,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