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全球环境日益恶化,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威胁,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重大环境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可持续消费已成为时代发展的最新潮流。
可持续消费的概念涉及产品和服务的完全混合,这种混合遍及整个社会,包括生产该产品和提供服务的过程,以及对使用了上述产品或服务的附加的或独立的产品的消费和制造。在这种情况下,各国先后组织实施了“环境标志计划”,引导市场向着有益于环境的方向发展。
环境标志是一种标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标签,是产品的“证明性商标”,它表明该产品不仅质量合格,而且在生产、使用和处理处置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低毒少害、节约资源等环境优势。实施环境标志认证,实质上足对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从设计、生产、使用到废弃处理处置全过程(也称“从摇篮剑坟墓”)的环境行为进行控制。“环境标志计划”根据特定的授予标准,授予或授权产品使用特定的图标,以说明该产品与其他产品相比其环境危害性较小。
自1978年在德国首先实施“环境标志计划”以来,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从目前的发展形势看,环境标志在社会各界的影响越来越大,环境标志产品范围越来越广,实施国家越来越普及,发展势头越来越猛,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环境标志能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受到消费者、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广泛支持和欢迎。
“环境标志计划”的管理机制主要由运行的主体及管理结构、产品种类的确定和标准审议以及认证实施的运行程序和模式等几个要素组成。
“环境标志计划”制度的建立和运行是以遵守了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14020系列标准的相关要求为基础的,这是“环境标志”的合规性要求。
在此基础上,各“环境标志计划”依据各自不同的发起背景,确立不同的管理机构,“环境标志计划”的管理结构足其运行和管理的基础平台,也是一个“环境标志计划”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的决定性因素。“环境标志计划”的管理机制按其管理结构和运行主体,丰要分为两种情况:完全自有化的管理机制和以政府监管为主导的、独立第三方实施的管理机制。
在不同的管理结构中,各“环境标志计划”都有一个被授权的独立第三方的运行主体或运行主体联盟,不同的“环境标志”根据各自所在国/地区的生产力发展状况、法律法规体系的具体要求和完善程度等背景,采取不同的运行和实施模式对其“环境标志计划”的实施等进行管理。
“环境标志计划”的实施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环境标志产品类别的确定及其相应环境标志产品的标准的制定;二是环境标志产品的评审和证书的发放。其中,对环境标志产品类别的确定及其相应环境标志产品标准的制定是实施“环境标志”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实施“环境标志”的技术难点和技术核心,更足进行第二阶段环境评审的最主要、最直接的技术依据,它为“标志计划”的发展速度与规模提供技术保障和支持。
与此同时,一个“环境标志”实施和运行成功与否,取决于其运行主体所采取的不同的管理方式、运作模式,是在操作层面上决定“环境标志”市场占有率、公众参与度的重要原因。
由此,“环境标志”管理机制的管理结构、运行主体、产品种类的确定和标准审议以及认证实施的运行程序和模式等要素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共同决定“环境标志”的运行和发展。
各国/地区政府主管部门对其所在国/地区的“环境标志计划”会有不同程度的介入,有的仅提供指导建议,有的直接给与资会援助,以及对“环境标志”的具体实施实体采取的不同管理结构和运行模式,而致使“环境标志”的管理机制也各不一样。
在1992年联合同环境与发展大会和国际环境标志运动的背景下,1993年3月31日原国家环境保护局向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政府发布了题为“关于在我国开展环境标志工作的通知”文件,这标志着“中国环境标志计划”的开始。
中国环境标志图形由中心的青山、绿水、太阳及周围的十个连环组成。图形的中心结构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外围十个连环紧密结合,环环相扣,表示公众参与,共同保护环境;总的寓意为“全民联合起来,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1994年5月17日,中国环境标志计划的管理机构“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正式成立,5月30日,原中国国家环保局批准并颁布了“首批7类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在1994年7月至11月间,共有2家企业的3种产品通过了中国环境标志认证,这标志着“中国环境标志计划”正式开始运行。
2003年9月,原国家环保总局在整合多项认证资源的基础上批准成立了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并经国家环保总局授权,全面承担“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秘书处”的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职能并颁发中国环境标志。“中国环境标志计划”的管理机制也随之进行了调整。“中国环境标志计划”的标准管理山国家环保部环境发展中心承担,并对“中国环境标志计划”进行组织和管理职能,确定环境标志产品类别并承担国家环境保护部下达的标准制定工作,负责组织社会各界专家对标准议案进行评价和决策。山国家环保总局授权、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承担“中国环境标志”授予的技术评定工作和标志授予及监管工作。自此,“中国环境标志计划”在管理机制上完成了政府管理与市场化认证分离。
“中国环境标志计划”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多年来积累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在管理结构上实现了与国际接轨后,不断对具体运行机制进行尝试,在积极参与政府绿色采购,推动可持续生产与消费的同时,努力推动国际合作进程,跨越绿色贸易壁垒,形成了自己的运行特点,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得到了国内、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截至2009年2月,共有71类产品被纳入环境标志计划认证范围,是世界发布环境标志标准最多的国家之一,认证企业数量与产品数量居世界前列,共有1700多家企业的30000多种产品通过了认证,环境标志产品产值达1000多亿元,认证企业平均每年递增200多家。
与此同时,由于仍然存在着渚如认知度的不足,制度的创新滞后,没有与国家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调整的大趋势结合起来,以及在与日趋苛刻的国际贸易壁牟问题结合方面的实际困难等问题,中国环境标志应进一步完善其管理机制,加强宣传,提高社会公信力,建立实施情况反馈系统,适时制定推广计划;另一方面,应有步骤、分阶段地逐步扩大标准体系,与循环经济其他政策配套实施,纵深研发延伸产品,同时,积极深化互认代理合作,拓宽共同标准产品种类,进一步加快国际合作与瓦认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