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悔被定义为当我们认识到或是想象自己如果做出了不同的决定,目前的状况应该会更好时的情绪。近年来,后悔的神经机制已经成为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眶额皮层和前扣带回在后悔产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众多影响后悔的因素中,研究已经证明了相关脑区的活动、个体的情绪强度与已选结果和未选结果之间的差距相关;而概率也是影响后悔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目前对于责任感(个体对负性结果负责的程度)和结果可变性(客观变化或主观改变的可能性)的研究还较少。
本研究将后悔放在结果评价的情景中进行考察,通过ERP技术和fMRI技术,研究后悔产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特点,责任和结果可变性对神经活动强度产生的影响。本研究有助于我们从神经活动上来了解后悔,以及后悔影响决策的机制。
实验一主要是通过ERP技术,研究责任对后悔的影响。实验模拟社会互动情境中多人的合作博弈,分析责任性对被试情绪性质的影响,以及后悔的时程因素。结果发现,被试事后评定的情绪强度和责任感均表现为单独犯错时要强于1/2和1/3的条件(与其他一人或两人共同承担错误,即责任分散时),而反事实思维则在三种条件下均有显著差异。而在ERP波幅上,FRN在被试单独犯错时的波幅要显著大于另两种条件的波幅,而这两种波幅之间无显著差异。对于P300,三种条件下均有显著差异,负责任程度越小,波幅越大。
实验二是通过fMRI技术,了解结果可变性对后悔的影响,并分析相关脑区分别在情绪和认知中的作用。实验采用模拟的“幸运轮”范式,考察被试在“接近”目标和“远离”目标情况下大脑活动的差异。结果发现,在“近”条件下,个体的后悔更为强烈,同时认为自己本来能够做对的可能性更大。在“输”的条件下显著激活的脑区有:眶额皮层、背外侧前额叶、后扣带回以及舌回。而在输的情况下,内侧眶额皮层、前扣带回、背外侧前额叶、后扣带回、海马和纹状体在“近”的条件下激活更强。
综合这些结果,作者认为:(1)在后悔的产生过程中,眶额皮层主要起主观编码的作用,而前扣带回、眶额皮层以及额-顶回路的相关脑区在自上而下的调整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2)后悔产生过程中,前额叶的不同分区可能涉及了不同因素的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