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地构造三维动态演化模拟系统研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N_cntj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盆地模拟技术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当今石油勘探和石油地质定量化研究的热门手段,甚至已经成为油气地质勘探日常地质分析的必备技术.作者从较成熟的一维二维开始,借鉴已有的方法和原则,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研究:(1)一维问题.盆地模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单井地层埋藏史的恢复,地层埋藏史的恢复是一切模拟的基础.(2)二维问题.该文研究二维问题主要目的是进行变形机理分析,为三维空间中的变形提供知识.二维平衡剖面技术是近年来构造地质领域和盆地模拟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前沿课题.作者在纯几何学方法的平衡剖面技术的基础上,着重考虑了岩石变形的物理规律,并根据岩石变形机理和物质守恒原理,提出了以法线不变原则和变形匹配原则为基础的物理平衡剖面法,实现了复杂的原始地质构造判面的自动化恢复.(3)三维问题.三维的物质平衡技术最早是从单个三维构造研究开始的,由于该技术是相对于体积进行的物质平衡,这里简称为地质构造的体平衡技术.目前许多关于三维体平衡技术的文献,虽然对于单个断裂系统的研究比较深入,但基本上停留在理论模型上,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软件开发和应用实践.LaubscherHans(1996)甚至认为三维物质平衡是一种挑战.其原因,一是对于真三维的构造体特别是断块的表达较为困难.二是对于三维构造的变形机制的研究较少.三是按常规的一步法进行体积计算的难度较大.作者通过构造变形的地质模型分析,构建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和软件模型,并完成了一维单井埋藏史、地层沉降史模拟,二维物理平衡剖面法构造史模拟,及三维构造体平衡模拟软件系统的研制工作,并采用仿射变换的方法将深积体与其属性映射到建立好的构造代间格架上,系统地解决了盆地三维构造演化模拟的各种技术难题.利用所开发的软件系统,成功地再现了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的三维构造演化历程.作者的这项工作成果,为盆地热史、构造应力场、生烃、排烃、运移与聚焦史模拟的三维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1973年Hart等首次报道了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家族(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 family),包括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和Ewing’s肉瘤(
期刊
该文即是根据中国沪宁、沪杭、京珠(广珠段),京津塘等几条软基高速公路建设实例,对软土地基修筑高速公路存在的软土工程特性评价、软基设计与软基加固处理方法等三大问题进行
石油资源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在石油化工行业生产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石油输油管道.石油输油管道不仅关系到石油的传输效率,更关系到传输的实用性.此外石油输油管道
该文以构造应力场理论为指导,通过断陷构造格局、构造几何学、运动学特征的分析,并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等大量实际现场资料,采用地质理论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松辽盆地北
期刊
国外休闲制约协商研究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是休闲制约研究的前沿领域。论文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1985—2018年共计136篇文献为样本数据,借助CiteSpaceⅢ信息可视化软件的计量分析方法对英文文献进行全面回顾及展望。结果发现:国外休闲制约协商研究大致可分为萌芽(1993—1999年)、探索(2000—2010年)和快速发展(2011年至今) 3个阶段,早期以概
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并行程序设计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分布式人工智能的深入研究,推动了人工智能的应用工程-专家系统向网络化与并行计算方向发展,导致了分布式专家系统
该文通过生物地层、年代地层、地震地层及岩石化学等综合研究,首次确定Es4、Ek之间的地层界线;系统总结了深层沉积体系和沉积演化规律;在深层烃源岩系统评价的基础上,对济阳
新课改以来,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作为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环节--作业却被忽视了。作业是反馈课堂教学效果的形式之一,如何让作业成为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和了解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