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是PPARs中的一个亚型,它在单核巨噬细胞、内皮细胞以及平滑肌细胞均有表达。PPARα可以通过直接作用于动脉管壁,抑制单核细胞向血管内皮聚集并转化为巨噬细胞,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以及泡沫细胞的形成等,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一种内源性大麻素油酰乙醇胺(Oleoylethanolamide,OEA)是PPARα的天然配体,在激活PPARα时存在结构选择性。本论文研究的化合物S-油酰丙醇胺是OEA的结构类似物,具光学活性,体外分子实验结果表明S-油酰丙醇胺和大多数的PPARα激动剂一样,能够通过激活PPARα来抑制慢性炎症。
目的:首先通过急性毒性实验考察S-油酰丙醇胺在生物体内的安全性,利用S-油酰丙醇胺在小鼠体内的抗炎作用,探讨其药理作用的量效关系;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MS)研究S-油酰丙醇胺在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特征。为S-油酰丙醇胺药物的开发应用提供药动学等数据资料。
方法:1、通过最大耐受量(MTD)实验和λ-角叉菜胶致小鼠后足跖肿胀实验分别考察S-油酰丙醇胺的安全性及抗炎作用,抗炎作用设置高、中、低三剂量并以OEA及非诺贝特作为阳性对照。2、建立生物样品中S-油酰丙醇胺的检测方法:以10-十一烯酸乙醇胺为内标,生物样品经蛋白沉淀、液-液萃取后,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大气压化学电离正离子扫描(APCI),多反应检测模式(MRM)测定S-油酰丙醇胺浓度。3、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研究:采用静脉注射和灌胃口服方式给予SD大鼠S-油酰丙醇胺,检测不同时间点血浆中药物浓度,利用WinNolin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采用灌胃口服方式给予SD大鼠S-油酰丙醇胺,于不同时间点处死大鼠,取脑、心、肺、肝、脾、肾、小肠、脂肪、肌肉等组织,检测组织中药物浓度,研究药物组织分布特征。
结果:1、S-油酰丙醇胺的口服半数致死量(LD50)无法测定,最大耐受量为2400mg·kg-1;S-油酰丙醇胺能明显降低角叉菜胶所致小鼠后足跖肿胀程度,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2、S-油酰丙醇胺在生物样品内的HPLC-MS/MS测定方法线性良好(r≥0.9990),提取回收率大于70%,日间和日内精密度均小于10%,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3、S-油酰丙醇胺静脉注射半衰期t1/2为(44.8±8.3)min,血浆总清除率CL为(21.3±3.1)L·min-1·kg-1。口服给药高、中、低三个剂量组的动力学参数包括t1/2分别为:(124.1±21.9)min、(142.2±23.2)min和(139.1±31.0) min;CL/F分别为:(303.5±76.5)L·min-1·kg-1、(134.9±17.4)L·min-1·kg-1和(132.7±29.6)L·min-1·kg-1。绝对生物利用度F<20%,且F随着剂量的增大而降低;组织分布中,小肠药物浓度最高,其次是心、肝、肺及脂肪组织。
结论:S-油酰丙醇胺口服给药于生物体无明显急性毒性,安全性较高;同其他PPARα激动剂一样具有抗炎作用,呈剂量依赖性,高剂量抗炎作用优于OEA。所建立的HPLC-MS/MS检测方法操作简便、快速、专属性强,适用于S-油酰丙醇胺体内大批量定量分析及药代动力学研究。S-油酰丙醇胺吸收及代谢均较迅速,生物利用率较低,并且剂量增大时出现吸收饱和现象;S-油酰丙醇胺在各组织中均有分布,小肠组织为药物的吸收部位,心脏中分布较多,脂肪组织则作为药物的贮藏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