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圈治理机制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ong28668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后,在经济高速稳定增长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都市圈成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主流模式。与此同时,随着市场化与分权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传统的地方自治管理体系和以政府为主导的城市管理体制下,各级地方政府盲目追求自身利益而忽略了实现区域整体利益最大化,由于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经济不合理造成的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产业结构雷同、引进外资恶性竞争、社会分层日益明显等区域问题严重阻碍了都市圈一体化进程。在此背景下,理论界和实践部门普遍意识到通过传统的税收、利率等市场和宏观调控手段已经难以克服上述由全球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分权化共同作用所引发的矛盾和难题,探索一套新的协调机制以实现区域整体利益最大化,推进都市圈一体化进程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 本文将先进的治理理念引入到我国城市进程当中,通过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归纳演绎法以及其他相关研究方法,在梳理都市圈和治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多中心治理已经成为都市圈治理发展的趋势,并指出都市圈由单中心治理向多中心治理转变的路径有都市圈总体治理模式不转型,通过分权化改革逐步适应都市圈发展需要和治理模式整体转型,从单中心的“全能管理”彻底转变为多中心的“有限管理”两种。 本文重点分析了长江三角洲都市圈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提出必须创新都市圈治理机制以推进长江三角洲都市圈一体化进程。基于此,本文借鉴国外都市圈治理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和长三角地区区情,以都市圈总体治理模式不转型为指导,构建了多元复合型治理机制以推进长三角都市圈一体化进程。
其他文献
近年来“省管县”财政体制由于在浙江等地区取得的不俗的成绩,给其他省份带来了启发。部分省从解决县级财政困难、发展县域经济、解决三农问题、增强省级宏观调控能力出发,经历了“市管县”体制之后,又重新回归“省管县”体制。因此,“省管县”财政体制再次成为财政改革的焦点。本文的研究正是基于这个背景,试图从理论和实践角度研究财政管理体制。首先对各地财政管理体制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了各种模式的特点,好处,实践中存在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是未来长时期内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任务。本文力图从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的历史、现在和将来,借鉴国际经验,对中国社会保障体
粮食安全对中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中国作为后发国家在全球化条件下发展粮食安全,对我们这样的人口人国至关重要,没有粮食主权就没有国家主权,粮食安全无疑足经济发展基础的基
近年来,全球变暖、极端气候频发、水污染以及大气污染等与环境有关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球人民的关注,2007年的诺贝尔和平奖甚至颁给了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和IPCC,以表彰他们在环境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