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经典有“恒态经典”与“动态经典”之分。前者是经过长时期历史检验,已被公认的传世之作,后者是在特定时期内超越了同时代作家的思想艺术平均水准,引起读者广泛关注、引起巨大社会影响,亦会在文学史留下一笔的优秀作品。“动态经典”有可能会成为“恒态经典”,也有可能终被历史淘汰。路遥小说《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可算作“动态经典”,它能否终成“恒态经典”,尚有待历史的淘洗。但即使只按“动态经典”看,它亦有其研究的价值。成为“动态经典”,亦有其特定的“经典化”路径。路遥秉承真诚的创作态度,将自身生命体验和社会实践融入小说,以真切的体验写出属人的情感,同时坚守着对理性和现实主义的追求。这使路遥小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同时,路遥小说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受众广泛,契合着不同时代读者的期待视野和阅读心理。对柳青《创业史》的承继与超越,对成长艰难的真切描绘和对美好道德品质的坚守,体现着路遥小说与“红色经典”和当下社会生活的互文性。读者是路遥小说经典建构的重要力量,包括发现人、一般读者、批评者和听众、观众。秦兆阳的赏识让路遥在全国文坛崭露头角。蔡葵、朱寨和曾镇南的充分肯定,是路遥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强心剂”。程光炜团队在“重返80年代”的号召下,开辟了路遥文化研究的新路径。一般读者对路遥小说始终如一的认可,使路遥小说运行在“民选之路”上。持续而广泛的一般读者群也对批评界造成一定压力,使批评者不得不重新审视路遥小说。听众和观众的追捧,使路遥小说的影响由文学领域扩展到大众文化空间。主流杂志《当代》的认可,茅盾文学奖的推崇和学校教育的认可都体现着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化权力在路遥小说经典化中的积极推动作用。从默默无闻到有限度的叙述,文学史地位的确立是对路遥小说经典化的审核和确认。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路遥小说经典性和经典化的多元路径。考述路遥小说经典性和经典化路径的前提是,承认路遥已经步入了当代文学经典作家的行列。本文探究的路遥小说主要论及中篇小说《人生》和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