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不断深入,各级政府在大力发展地方经济的同时,带来的不利因素也越来越多,社会各界的矛盾和利益的不平衡也在不断凸显。特别是当前,进入新时代后,我国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国内居民收入、城乡收入的差距不断扩大,城乡二元结构越来越明显,相对现代、发达的工业城市与传统、落后的农村相比,两者在教育、通信、养老、就业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并且这种差距呈现出变大的趋势。面对这种较大的差异,一部分弱势群体和低收入人群的心里会充斥着不满和恐慌,当他们个人利益受到侵害时,往往会寻求某种方式宣泄内心的不满,然而这些人群往往法制意识淡薄,不懂得通过合法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这时他们的行为很容易失范,由此而引发的突发群体性事件也逐渐增多。面对群体性事件频发的态势,我国各级政府应对突发群体性事件能力不足的问题愈加显现,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的工作人员,他们在面对这类事件时显得力不从心,缺乏科学有效的手段和措施,一旦政府对群体性事件处置不得当,就有可能给当地的社会稳定、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等各个方面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由此可见,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国各级地方政府需要担负的一项重要的责任就是处理好突发群体性事件,因为这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社会和谐稳定。处理好这个问题,可以逐步提高党和群众的关系、进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可以进一步完善我国法制体系建设;处理好这个问题,才能使人民群众过上健康幸福的生活,让国家处于持续、稳定、高质量的发展水平,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般来说,突发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在于当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受到非法侵害时,缺乏一个有效的诉求渠道或机制,造成其合理的利益诉求得不到及时的解决。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会越来越强烈,这种情况下,弱势群体很容易采取如聚众上访、越级上访等过激的行为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矛盾的激化、情绪的不满,很容易激发大规模的突发群体性事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级政府是其行政区域的领导机构,各级政府对于本地区发生的各类突发群体性事件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因此,只有及时完善预防此类事件的方法、不断加强各级政府处理突发群体性事件事前、事中、事后的能力,才能有效的处理好突发群体性事件。从我国基本现状来看,转型与过渡是我国发展的主旋律,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类社会矛盾越来越激烈,突发群体性事件时常出现,如今已经逐渐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最主要因素之一。针对频发的突发群体性事件,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对比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从五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分析了国内外对突发群体性事件研究的现状;二是对各级政府处理突发群体性事件涉及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阐释;三是对突发群体性事件形成的原因,我国地方政府处置突发群体性事件所面临的现状,包括目前所采取的一些做法,还对各级政府处理该事件时存在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四是以江苏省G县“FC”事件为例,对我国地方政府在应对突发群体性事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总结得出的措施和方法进行推广;最后,从转变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提高地方政府预防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强地方政府对突发事件现场处置能力、提升地方政府对突发群体性事件善后处置能力以及完善地方政府应对突发群体性事件的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