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新疆杏品种授粉亲和性及种子成苗特性,以新疆部分地方杏品种及其它生态群杏品种在内的103个品种为试材,从杂交与自交的亲和性、种子特征、杂交幼苗成苗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34个新疆杏品种平均单花药花粉量为1 213.7粒,平均花粉萌发率为46.0%,有6个品种表现为自交亲和,其它品种均表现为配子体型自交不亲和,自花授粉坐果率低。各品种自交不亲和性程度不同,程度较强者,大部分花粉管停滞在花柱1/3~1/2处不能继续伸长,程度较低者,有少数花粉管到达花柱基部,且比例低于自交亲和品种。(2)72个人工杂交组合的平均坐果率为25.9%,较自然授粉平均高2.7倍,以‘阿克阿依’为母本,‘轮台白杏’为父本的授粉组合坐果率最高,达64.2%。荧光显微观察表明,所有杂交组合花粉多在授粉24 h后萌发并伸长,授粉96 h后到达花柱基部进入子房,但各组合花粉在花柱原位萌发的速度及花粉管生长速度存在差异,以‘佳娜丽’为母本,‘库尔勒托永’为父本等9个组合,花粉管生长延长到花柱中下部后,停止向下生长,只有个别能正常生长到达子房,且速度慢,比率小,坐果率低于6%,表现为杂交不亲和;坐果率较高的授粉组合,花粉管到达花柱基部的速度快,比率大,亲和性强,适宜搭配建园。(3)103个杏品种种子形态特征差异显著,大部分仁甜。‘胡安娜’系列的种子较大,‘洪德克’系列的种子较小。出仁率和壳厚对发芽率有一定影响,其中,‘赛来克胡安娜’等8个品种的种壳较薄、出仁率较大,发芽率高;‘安江胡安娜’等12个品种的种壳较厚、出仁率较低,发芽率偏低,甚至为0。种子特征中的核及仁的三径、单核重、仁重对发芽率造成的影响小。(4)103个杏品种种子播种后,29个品种未见出苗,成苗品种占总数的58.3%,不同品种成苗的比例及成苗后的长势有一定差异。‘细黑叶杏’出苗率和成苗率最高;‘小树上干’等9个品种的出苗率和成苗率均大于50%;‘卡尔胡安娜’等19个品种的出苗时间最早,而‘洛甫1号’出苗时间最晚。成苗杏品种出苗190 d后,大部分品种的株高集中在60~120 cm;‘卡尔胡安娜’、‘白油杏’、‘大果杏’的株高大于150 cm;‘卡巴克胡安娜’等20个品种的株高也较高,达120 cm以上,其中新疆品种占的比例大;‘脆佳娜丽’、‘黄其力干’的株高不足60 cm。人工杂交的72个组合,95.8%的组合能获得种子,在获得种子的组合中,31.9%的组合获得种子数低于10粒,56.5%的组合低温层积后发芽,出苗率和成苗率较高,植株的长势旺,生长量大;仅少数组合,田间播种后,出苗率和成苗率较低,植株长势弱,生长量小。成苗的各组合间长势有差异,但总体生长较集中、均匀。新疆杏品种在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下杂交能获得具有高活力的种子,在杂交育种工作中,易获得杂交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