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以来,伴随着美学领域内新问题的出现,单纯注重内部形式,孤立地看待美的传统研究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众多学者意识到美学研究不能完全将审美对象与其外部环境割裂开来。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维度开始介入美学研究并使得美学研究的方式发生了转向。同时,美学研究的对象也不断扩大,曾被理论界忽视的非西方群体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审美人类学作为美学和人类学的交叉学科便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形成。审美人类学借鉴了田野调查、民族志研究、语境主义、跨文化视野等人类学的主要研究理论和范式,重视语境性与审美经验的地方性,强调社会文化环境对审美活动的影响。不过,审美人类学在关注语境性的同时也注意到了美的普遍性问题,并试图在此基础上实现普遍主义和语境主义的融合。审美偏好关注一个客体在何种因素的作用下被认为是美的,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依然离不开对主体所生活的文化背景的考察。审美人类学正是在此基础上借助对语境问题的思考探究了某种具体审美偏好的形成原因,指出了其普遍性和语境性在审美偏好中相统一并都受社会因素制约的特点。美感的表达包括审美客体的展现和审美主体的鉴赏两方面,它们构成了一个整体。审美人类学从心理、文化与社会三个维度入手,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思考了这一过程。此外,审美人类学另一理论创新之处就是对审美制度问题的关注,它从美所得以生成的社会环境方面讨论了美形成的外部制度性因素,并试图揭示这些规约美的标准如何在实践中运行。当下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审美问题越来越与资本因素交织在一起,“审美资本主义时代”由此来临并为审美人类学提供了新的思考话题。审美资本主义关注审美活动、美感表达和资本要素之间的联系,审美人类学注重社会向度,强调语境性的基本研究方法能够为这一问题的研究做出自己的理论贡献,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当代美学研究的社会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