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MNC)表型的改变;探讨其可能机制,从而进一步了解和阐明结核病的免疫学相关的发病机理,为结核病治疗效果评价和疫苗研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亲和层析方法纯化大肠杆菌表达重组的结核分枝杆菌ESAT-6抗原;利用特异性抗体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肺结核患者PMNC细胞表型变化,同时收集未刺激及结核菌特异性抗原ESAT-6刺激的稀释全血培养上清,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的产生变化,并与正常人标本进行对照;体外实验中,用PPD和H37Rv灭活菌体与人THP-1单核细胞共培养后,利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表型变化;在研究ESAT-6诱导人单核细胞IL-12产生及机制的实验中,采用ELISA法检测不同浓度ESAT-6对刺激人THP-1单核细胞IL-12产生的影响,以及对LPS刺激的反应,应用各种细胞通路抑制剂来探讨ESAT-6诱导单核细胞IL-12产生相关可能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结果:在肺结核患者PMNC的CD14+单核细胞亚群数目较正常人明显增多,同时,结核病人CD14+单核细胞CD13表面分子高表达;结核病人外周血稀释全血培养4天的上清在未刺激及ESAT-6抗原刺激后均表现为IL-10产生相对IFN-γ明显增加的Th2偏向;体外实验中,PPD和H37Rv在低剂量IL-4与人THP-1单核细胞共培养后,能明显诱导细胞CD13、CD23及DC-SIGN分子表达增加;另外,研究证明,结核分枝杆菌ESAT-6分泌抗原在2.5-10μg/ml浓度范围能依赖性地刺激人THP-1单核细胞产生IL-12(p70及其亚单位p40)。细胞信号传导通路JNKMAPK的选择性抑制剂SP600125能促进ESAT-6刺激单核细胞IL-12p40产生,而信号通路PKR抑制剂2-AP有显著性抑制其作用,且ESAT-6的N末端肽段能引起相同的刺激作用,可能是ESAT-6作用的主要效应肽段。结论:外周血单核细胞在结核病发病过程发生表型改变,单核细胞数目增加,同时CD13表达明显增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或其感染过程中,宿主及分枝杆菌释放的小分子抗原物质可能是诱导单核细胞CD13等表达的主要因素。结核菌ESAT-6抗原诱导人THP-1单核细胞IL-12产生,JNK MAPK及PKR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此过程的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