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社会中的民间信仰复兴——以泉州通淮关岳庙为个案的研究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ppl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民间信仰活动在全国各地的复兴,民间信仰遂成为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历史学以及宗教学学者广泛关注的论题。从初期集中于民间信仰的祛魅研究,转至近期从宗教市场论、社会资本论、社会功能论、宗教生态论等角度出发,宗教学界的学者们对其在中国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未来影响进行深入探究,并取得了诸多成果。本文基于对泉州通淮关岳庙的个案调查,拟从社会资本论的视角出发,结合学术前辈们的前期论述和已有的田野调查资料,深度探析在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史中,作为民间信仰宫庙个案的通淮关岳庙,如何通过与地方政府、社会各界和学术精英互动,努力从事社会服务与公益慈善活动,以及发挥其在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中的积极作用,既谋求其自身的合法性,又追求健康长远地发展。
  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的繁华商业中心的通淮关岳庙,始建于明代,改革开放之后迅速重建并经过三次修整扩建,到今天形成了一座在中心城区占地5000平米左右、日均接待近万名香客、年收入逾千万的大庙。本文的主体共分五章:第一章是个案背景的介绍,通过对泉州市鲤城区的自然人文环境和通淮关岳庙的历史沿革及其发展现状进行介绍,勾画出该庙的历时性发展状态。第二章是通淮关岳庙的管理网络,通过分析庙外的政府管理和庙内的董事会管理,揭示这个双重网络之间的社会资本构建。第三章是该庙参与社会服务与公益慈善活动的情况,通过分析该庙在社会服务和公益慈善活动中获得的社会回报,解析其对庙宇发展合法化的重要意义。第四章以通淮关岳庙主办的“第二届泉州海峡两岸关帝文化节”为例,分析该活动在搭建当地对外文化经济交流平台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此之下的统战意义。第五章是通淮关岳庙在国内外的庙际交流网络,通过分析它在构建每种网络中的不同重心倾向,指出其在对外交流过程中对提升社会资本的不同节点的选择。
  从通淮关岳庙的个案看,社会资本理论作为一种相对新兴的社会学理论,对于理解当代中国民间信仰的复兴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用于解读和分析中国民间信仰的发展亦有相当的解释力。笔者从这个理论出发所进行的个案研究尝试表明,通淮关岳庙作为一个民间信仰宫庙,既是建构社会资本的起点,也是连接社会资本的桥梁;宫庙管理人员在构建该庙社会资本网络时的取舍,其社会资本的规模和价值,既取决于传统文化价值和民间崇拜模式的社会合法性,也体现了民间信仰宫庙追求适应现实制度安排的建构特色。从政府部门管理的角度论,民间信仰宫庙所连接的多种社会资本如何发挥服务社会的正功能,如何在宫庙社会资本扩张过程中协调并保证地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利益,摸索出一个法制化、社会化的管理模式,是当下和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必须面对的问题。总之,笔者希望通过对个案的探讨,为地域社会中民间信仰的发展和管理,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其他文献
约翰·费斯克是著名的大众文化理论家,他因撰写《理解大众文化》、《解读大众文化》、《电视文化》、《解读电视》等著作以及大量有关大众文化的论文而在欧美学术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重新解读了大众文化,强调大众的能动性与创造力,否定大众被权力阶层全盘操纵的文化理论,扭转了自法兰克福学派以来确立的批评和否定大众文化的理论方向。  费斯克在前人理论精华之上,提出了一种积极乐观的大众文化理论,核心是发掘大众文化
本文主要由当代人对休闲的理解及其实践所面临的困境而引发的思考,即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正在摆脱匮乏并日益走向富裕社会,从而拥有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而另一方面,在日益增多的闲暇时间里,由于人们忙于各种功利活动、琐碎杂务、消费娱乐等等,反而遮蔽了一种真正的休闲。如何理解当代人在休闲问题上所面临的这种困境?应该如何利用好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休闲的本质是什么?这些问题构成了思考的出
从生存论的角度去阐释马克思的自由观,旨在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和时代价值。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不断地同现当代的问题和理论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其作用。  马克思正是通过对康德和黑格尔的自由理论的认识,才进一步生发出了自己的自由观思想,而在马克思自由观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也有其逻辑线索和进程。马克思自由观的内涵丰富,具体表现为自然中的自由“人”,社会中的自由个体和突破自我的自由灵魂;而之所以说自由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