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输电线路覆冰脱落会引起线路的振荡,导致输电线路产生跳跃,使得输电线路脱冰相发生不平衡张力、线间距离减小的情况,会导致金具损坏,发生放电事故。在自然条件下覆冰输电线路易发生脱冰跳跃事件,给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极大挑战。本文通过有限元仿真研究了不同脱冰方式下线路的跳跃幅值及动态张力变化情况,同时分析了导线工频电场强度的变化规律,对输电线路发生脱冰跳跃时的运行风险进行分析,提出输电线路脱冰跳跃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输电线路覆冰脱落会引起线路的振荡,导致输电线路产生跳跃,使得输电线路脱冰相发生不平衡张力、线间距离减小的情况,会导致金具损坏,发生放电事故。在自然条件下覆冰输电线路易发生脱冰跳跃事件,给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极大挑战。本文通过有限元仿真研究了不同脱冰方式下线路的跳跃幅值及动态张力变化情况,同时分析了导线工频电场强度的变化规律,对输电线路发生脱冰跳跃时的运行风险进行分析,提出输电线路脱冰跳跃的抑制措施。为研究不同脱冰方式对线路跳跃幅值及动态张力的影响。首先建立输电线路脱冰跳跃的仿真模型,对输电线路的初始构型进行了研究,利用斜抛物线进行输电线路初始构型的计算,对覆冰荷载进行模拟,得到输电线路的有限元仿真模型。然后根据不同脱冰条件,研究均匀脱冰、不均匀脱冰、不同步脱冰条件下输电线路的响应特性,分析了覆冰厚度、脱冰率、脱冰位置、脱冰时间及脱冰顺序对线路跳跃幅值及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输电线路中部不均匀脱冰对线路位移影响较为严重,发生不同步脱冰时,相邻档线路张力会出现差异。结合脱冰线路的跳跃幅值仿真计算结果,采用麦克斯韦方程在静态场的特殊形式来建立高压输电线路电场的数学计算模型,搭建输电线路工频电场仿真计算模型。通过与现有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本文仿真模型的准确性。提出一种输电线路脱冰时线间距离的计算方法,利用根据所得到的脱冰条件下输电线路跳跃幅值变化,计算出发生脱冰跳跃后导地线间的最小间距,并进行输电线路的工频电场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脱冰发生后,线路周围电场分布不再均匀,地线处的电场强度显著增加。为分析输电线路发生脱冰跳跃情况下的运行风险,提出利用输电线路最高运行相电压与间隙放电电压的比值及冲击倍数来分析输电线的运行风险。为研究导线相间放电的风险性,针对实际非水平排列的三相输电线路进行建模仿真,其三相导线呈三角形排列,计算单相线路同时脱冰时的跳跃幅值及动态张力变化。最后对线路脱冰跳跃的抑制措施进行研究,考虑相间间隔棒的抑制作用,对比加装间隔棒前后,输电线路脱冰跳跃的幅值变化。结果表明紧凑型输电线路发生单相脱冰存在放电风险,加装相间间隔棒可有效降低线路跳跃幅值。
其他文献
为了满足中西部清洁能源送出及东南部负荷中心电力供应的需求,中国大力发展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截至2020年底,中国已有近40回常规高压直流工程投运,交直流混联电网的规模日趋庞大、运行特性日趋复杂。在系统主回路结构参数及系统控制策略确定的前提下,控制器的比例-积分(proportional-integral,PI)参数对系统性能有重要影响,因此,对控制器参数进行整定优化,有利于保证交直流混联输电系统具有
随着电缆化率的日益升高,电缆沟敷设以其可容纳电缆数量多,抗外力破坏强,走向灵活,不需开挖地面随时增减电缆,便于检修维护等优点成为城市配电电缆重要敷设形式。实际工程中,电缆沟沟内空气温度场涉及电缆表面与沟道内壁辐射传热、沟内空气对流传热、电缆沟与周围土壤热传导传热这三种传热方式的耦合,而IEC标准是根据长期经验给出沟内空气热阻计算公式。简单的经验公式具有较大的误差,且未考虑沟内有回填材料情况。为了解
随着电力能源需求的急剧上升,电力系统用电侧的供电压力持续提高,对电网规划和运行技术发展提出了较高要求,深入把握用户负荷特征对配网规划工作精细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电力用户负荷特性分析是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中较为基础却难以精确建模的一个传统性问题。在当前智能电网及电力大数据背景下,这个传统性问题遇到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如何将新一代数据挖掘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在用户负荷特性分析中,对提高电网公司精细化的负
随着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发展,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Electric-field Couple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ECPT)逐渐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现有ECPT系统的输出稳定性易受耦合机构影响,当耦合极板失准或传输距离发生变化时,系统将难以保持恒定的输出功率。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研究了基于宇称时间(Parity Time,PT)对称理论的ECPT
随着石油能源的消耗水平不断增加,以及燃油汽车尾气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具有良好储能特性、环境友好特性的电动汽车得到快速发展,但随着电动汽车数量不断增加,也会为电力系统带来巨大的负荷压力。将电动汽车用作移动储能单元向电网提供辅助服务的车网互动(Vehicle-to-Grid,V2G)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此类问题,因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目前V2G技术主要面临以下问题:其一,大量电动汽车接入电网进行充
基于对当前能源形式的判断以及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中国提出3060双碳目标,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建设高效的信息网络以调动需求侧响应资源参与电力系统调节是改变当前电力系统能源结构、提升电力系统新能源消纳能力的有效方法。目前,需求侧响应资源信息物理融合与调控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需求侧响应资源信息物理融合模型未成体系,综合考虑信息系统及各类新型可调节资源的电力系统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确定,电力电子装置在电力系统发-输-配-用装备中得到了快速的应用,成为了提升新型电力系统输配电能力的关键接口装置。电力电子装置的变流能力离不开大功率高频电抗器的辅助,作为装置中换流器与交流系统之间功率传输的纽带,大功率高频电抗器起到承担功率传输、滤波和抑制交流侧电流波动的作用。因而,大功率高频电抗器的可靠性决定着电力电子装置及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但是,高
当前综合能源系统与能源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明确展现出能源转型方向的大势所趋。综合能源系统集聚电、热、冷等多种形式能源,关系到能源的协调转换、互联共济,是实现能源互联网多能互补优化高效体系的关键组成要素。多能负荷短期预测牵涉到综合能源系统运行调度规划等实质性业务的各个方面,需要开展详细的分析研究。多能负荷之间复杂的耦合关系直接影响到多能负荷短期预测的精度性能,因此考虑负荷特征分析是提升多能负荷短期预测
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传统化石能源短缺问题催生了电动汽车行业,也促进了其发展。与传统汽车相比,电动汽车具有能耗低、污染低、噪声小等优点,但是,由于蓄电池的能量密度比化石燃料低,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比传统汽车短。动态无线充电允许电动汽车在移动过程中从发射侧获取电能,对电动汽车的应用推广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在电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接收线圈相对于发射线圈的偏移会引起两者的耦合系数下降,从而导致传输功率下降
随着高比例分布式新能源的接入,配电网运行的随机性不断增大,新型电力系统的电力供应保障和安全稳定运行能力将受到极大挑战。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暖通空调(Heating ventilating and air conditioning,HVAC)等作为重要的需求侧资源,具有灵活的可调性,合理地安排其用电计划,对于实现电网削峰填谷、平抑可再生能源波动具有重大意义。因此需要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