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山地景区凭借着特有的自然资源优势,旅游产业持续保持增长势头,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点。也正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落差以及日益频繁的极端天气,山地景区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暴雨及其次生灾害潜在风险,且其旅游产品的安全问题将涉及到越来越庞大的人群。作为地理学、旅游学和灾害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推进区域科学发展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景区的暴雨防灾减灾能力评价肩负着多重使命。因此,本文选取秦岭的四个典型景区作为研究对象,以暴雨灾害作为切入点,构建山地景区暴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价山地景区暴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为景区及当地政府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防灾减灾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以暴雨灾害作为切入点,构建山地景区暴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评价三级指标体系,从而更加科学全面地评估山地景区暴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2)将相似权法和未确知测度模型相结合,计算各级指标权重和综合测度矩阵,将防灾减灾能力按等级赋值,将测度矩阵与防灾减灾能力等级矩阵相乘,量化各景区的暴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3)基于暴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得分,评价各景区以及秦岭南北、东西暴雨防灾减灾能力的差异,给出秦岭山地景区暴雨灾害防治对策及建议。通过研究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指标按权重由大到小为:监测预警能力>应急处置与救援能力>灾后恢复与更新维护能力>灾害管理能力。在山地景区,预防对于暴雨灾害的防治是至关重要的,景区要不断提升暴雨监测预警的能力和质量;防灾工程设施等硬实力相对于灾害管理能力软实力来说对暴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的贡献值更大,景区在暴雨灾害防治工作中,要以防灾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完善景区的防灾基础设施,提升景区防灾工程设施硬实力。同时要适当兼顾景区灾害管理能力的建设,科学高效的灾害管理能力能够让防减灾工作有序、有组织的进行,争取宝贵的救援时间,将灾后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2)各景区按照暴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的综合得分从大到小为: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华阳古镇景区>金丝峡国家森林公园。导致暴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有:①地形上,太白山和翠华山以山岳为主,金丝峡以峡谷为主,华阳古镇则是山岳加河谷滩地,导致它们遭受暴雨危险的程度不同。②资金投入上,各景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尤其是防灾减灾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不同,导致景区防灾基础设施的质量不同。③灾害管理体制上,太白山景区的灾害管理体制有别于其他景区,成立了独立于景区的灾害防治管理处,有更专业的技术团队开展景区的灾害机理和防治研究工作。④研究结果表明,监测预警能力的权重最大,而各景区监测预警能力的差异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暴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的差异。⑤暴雨危险性程度上,由气象历史资料可知,各景区发生暴雨的次数和暴雨级别差异较大。(3)秦岭南北两侧暴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差异较大,而东西两侧基本持平。秦岭北侧的暴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要高于秦岭南侧,且相差较大。其主要原因在于:①秦岭南北两侧降水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南侧降水量要比北坡多,且暴雨次数也多于北侧。②秦岭北侧经济发展水平远远高于秦岭南侧,地方政府对景区建设的资金投入差别很大,这直接影响到景区防灾基础设施的建设。③秦岭南北两侧的旅游业发展不均衡,北侧依托于西安旅游名城,旅游业收入和水平都高于秦岭南侧,基础设施建设也优于南侧。而秦岭东部和西部的暴雨防灾减灾能力则基本持平,差异性很小。研究的创新点在于:改进了传统的未确知测度模型,使其能够用于暴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