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全麻药物导致意识消失的机制逐渐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相关研究认为皮层—丘脑与意识形成密切相关,意识消失可能是该区域内神经元谷氨酸介导的兴奋性突触传递减弱和抑制性受体介导的抑制性突触传递增强的结果。其中,谷氨酸递质和受体的功能变化可能与全麻意识消失效应有关。而感觉为意识的组成成分之一,其可通过感觉投射通路中的桶状皮层(Barrel cortex, S1)和丘脑腹后内侧核(Ventral posteromedial nucleus, VPM)神经元,以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为递质进行传导。目前关于临床常用静脉全麻药物依托咪酯对兴奋性突触传递和谷氨酸受体影响的研究报道存在差异性,且尚未见关于依托咪酯对感觉投射通路S1区和VPM核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影响的研究报道。故本实验将以前期研究为基础,通过观察依托咪酯对皮层S1区和丘脑VPM核神经元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EPSC)与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的影响,探讨依托咪酯影响中枢整合躯体感觉信息的具体方式,进一步推测依托咪酯引起意识消失的相关机制。方法:使用11-19天的SD大鼠、采用脑片全细胞记录膜片钳技术,在-67mV钳制电压下,分别记录脑片S1区(n=6)或VPM核(n=6)的单个神经元在灌注3、6、12μmol/L(μM)依托咪酯前后5min内sEPSC和mEPSC电流的变化。在记录过程中,持续灌流含有GABAA受体阻断剂荷包牡丹碱的人工脑脊液,以消除依托咪酯对GABAA受体的直接激动作用而间接影响兴奋性突触传递。记录sEPSC时不加入河豚毒素(TTX),记录mEPSC时在人工脑脊液中加入TTX阻断快钠通道以阻断动作电位。结果:①依托咪酯(3μM)对S1区sEPSC的频率、振幅、Decay time没有影响(P>0.05);而依托咪酯(6μM、12μM)对S1区sEPSC的频率有影响,且抑制率分别为37%±13%和40%土11%(P<0.01),但对振幅、Decay time没有影响(P>0.05);提示依托咪酯对脑片皮层神经元的自发兴奋性突触传递没有影响,6μM和121μM则呈浓度依赖性的抑制动作电位参与的突触前膜谷氨酸递质的释放。②依托咪酯(12μM)能抑制S1区mEPSC的频率、振幅,抑制率分别为37%±13%、10%±5%(P<0.01),但对mEPSC的Decay time没有作用(P>0.05);依托咪酯(3μM、6μM)对mEPSC的频率、振幅、Decay time没有影响(P>0.05)。提示本实验设置浓度的依托咪酯不影响突触后膜谷氨酸受体的敏感性,12μM依托咪酯能抑制突触前膜终端自发的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并抑制其引起的突触后效应,3μM和6μM对其没有影响。③3μM、61μM和12μM依托咪酯对VPM核sEPSC和mEPSC的频率、振幅、Decay time没有影响(P>0.05)。提示本实验设置浓度的依托咪酯不影响VPM核神经元的兴奋性突触传递。结论:①依托咪酯可通过突触前调节机制影响S1区神经元的兴奋性传导。②依托咪酯对感觉传导通路的影响可能是通过直接抑制皮层S1区的兴奋性突触传递,而不通过影响丘脑VPM核的兴奋性突触传递。③在没有外来刺激的生理情况下,通过直接抑制S1区神经元的兴奋性神经传递进而抑制大脑皮层神经元的兴奋性,这也许是临床上使用依托咪酯引起意识消失的中枢敏感机制之一④依托咪酯对S1区和VPM核神经元突触后膜谷氨酸受体没有明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