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意义简介目前临床上应用于对肝功能的评估方法多数采用肝脏疾病的Child-Pugh分级标准,但是近些年以来,肝脏体积已经成为评估肝脏硬化程度的重要的定量指标,通过对肝脏体积的测量可以帮助确定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及其病程,但是因为其受到个体体格因素、身体状况和疾病因素等等的影响,所以单用体格检查的方法不能准确评估肝脏体积的大小,体积测量的“金标准”即排水法只能应用在离体肝脏体积的测量方面,不能用于测量活体上的肝脏体积大小。20世纪80年代初Heymsfield等人第一次发表了使用CT进行活体肝脏体积的测量,发现其测量的精度维持在±5%之内,显示了CT在活体肝脏体积测量中的积极作用。近年以来多层螺旋CT (Multi-slice spiral CT, MSCT)尤其是64层螺旋CT的应用,明显提高了CT的图像品质,而且能更加清晰的显示微小的组织结构,再加上其具有强大的三维重建技术,不仅在众多机体疾病的诊断上具有更加强大的优势,也为测量活体肝脏体积,术前进行肝脏储备功能评估提供了重要的选择。研究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和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来对肝脏体积进行测量,并探讨肝硬化患者的肝脏体积测量和Child-Pugh法肝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到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这一无创手段在诊断肝硬化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选取本医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通过临床检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确诊的肝硬化患者108例作为病例组,按照病例、对照频数比例1:1匹配的标准,选择108例与病例同性别且年龄差距在2岁以内、经过64层螺旋CT检查没有发现肝脏病变且既往没有肝脏疾病史者作为对照组。2病例组入院检查及肝脏功能评价方法108例肝硬化患者于入院后给予全面身体评估检查,并对肝功能进行评价。3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方法及进行三维重建后技术处理本研究选取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多层螺旋CT扫描参数条件为120kV,200-300mA,层厚为0.5mm,螺距为1,多层螺旋CT扫描范围是沿着膈顶一直到双肾的下缘,先进行平扫,然后进行增强扫描。4肝脏体积测量方法在64层螺旋CT工作站上将CT图像进行容积显示(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 VRT),并结合阈值法和层切法进行肝脏体积测量并进行记录。得到的肝脏体积数据,再换算成每单位体表面积的肝脏体积。5体格测量:进行身高、体重的测量。6调查方法本调查采用查阅病历、实验室检查、多层螺旋CT检查及体格测量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7统计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于连续型变量,结果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分类变量以例数(百分比)(N;%)表示。两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小样本资料的t检验,多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显著性检验水准均取双侧α=0.05,P值<0.05时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病例组和对照组的一般情况共纳入病例组患者108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50例,平均年龄(54.50±8.61)岁;对照组108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50例,平均年龄(52.36±8.15)岁,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匹配一致,经统计学检验发现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分布亦没有统计学差异(t=1.083,P=0.283),由此可见选取的两组资料均衡性较好,具有可比性。2.病例组患者采用Child-Pugh法分级得到的结果本研究病例组患者108例,按照Child-Pugh法进行分级,得到Child-Pugh A级48例,Child-Pugh B级40例,Child-Pugh C级20例。3.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肝脏体积测量的可重复性本研究的检测人员利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108例对照组人员进行肝脏体积的重复测量,重复测量时间间隔在5天以上,经过研究发现两次CT检测人员测定的平均肝脏体积分别为(1258.62±116.65)cm3、1272.26±105.14cm3,总的平均肝脏体积为(1265.44±110.91)cm3。经统计学检验均未发现CT检测人员两次测量结果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所以本次研究的肝脏体积测量数据精度高,结果可靠,可重复性好。4. Child-Pugh法分级的病例组和对照组肝脏体积标准化前后的比较肝脏体积标准化前,发现对照组、Child-Pugh A级、Child-Pugh B级、Child-Pugh C级四组资料的平均肝脏体积之间有统计学差异(F=111.120,P=0.000),除了未发现Child-Pugh A级和Child-Pugh B级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随着Child-Pugh级别升高,平均肝脏体积越来越小。肝脏体积标准化以后,四组资料的平均肝脏体积之间亦有统计学差异(F=84.757,P=0.000),随着Child-Pugh级别升高,平均肝脏体积也越来越小。5.对照组肝脏体积与其年龄、体质量(BW)、身高(BH)、体表面积(BSA)的直线相关性分析将对照组的肝脏体积与其年龄、体质量(BW)、身高(BH)、体表面积(BSA)进行直线相关性分析,肝脏体积与年龄呈负相关(r=-0.397,P<0.01),肝脏体积与体表面积(BSA)、体质量(BW)呈正相关(BSA:r=0.249,P<0.05; BW:r=0.432,P<0.01),而与BH无相关性(r=0.18,P>0.05,)。6.病例组肝脏体积与肝脏Child-Pugh评分分值的直线相关性分析将病例组肝脏体积与肝脏Child-Pugh评分分值进行直线相关性分析得出,病例组肝硬化患者的肝脏体积与其Child-Pugh分值呈负相关关系(r=-0.219,P=0.025)。由此得出,肝硬化患者肝脏体积随着Child-Pugh分值的增加而缩小。结论1.正常生理状态下肝脏总体积随年龄、BW、BSA的变化而变化;即随着年龄的增大,肝脏体积是缩小的;体重与体表面积越大,肝脏体积越大。2.肝硬化肝脏体积较正常肝脏体积呈缩小的趋势,即肝功能分级越差,肝脏体积就越小,体积在Child-Pugh A、B、C级肝硬化呈逐级递减的趋势。3.多层螺旋CT测量肝脏体积,获得在最接近人体自然状态下的肝脏体积变化,并与Child-Pugh分级结合起来,评估病肝的储备功能,才更加有利于临床医生正确认识病人肝脏病变的情况,从而提高治疗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