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一类疾病,在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高达79.9%,防治As成为医学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动脉粥样硬化与血脂代谢密切相关。目前已知高脂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是As的危险因素。特别是高胆固醇血症危害极大。因此,干预胆固醇吸收或代谢途径将有效防治As的发生和发展。研究发现Niemann-Pick C1-Likel(NPC1L1)基因在肠腔胆固醇向肠上皮刷状缘膜的摄取中扮演重要角色,NPC1L1基因还是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泽替米贝(ezetimibe)作用的对象。肠内胆固醇吸收特异性抑制剂是未来阻止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药物。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是一种多因素疾病,由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目前的研究越来越多的致力于寻找CHD和某些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以期探求CHD的最终发病机制。脂质代谢紊乱是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发生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目前关于影响脂质代谢的基因多态性和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是研究热点。本研究通过检测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小肠组织中NPCIL1 mRNA表达,以期了解NPC1L1对血脂代谢和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系;并通过研究V55L基因在冠心病脂质代谢紊乱患者中的多态性,以其了解V55L在中国冠心病患者中是否存在多态性现象及其与血脂紊乱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了解NPC1L1在血脂代谢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奠定基础。对象和方法一、研究对象1.健康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50±50)g,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分别复制单纯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及正常普食对照大鼠模型2.2005年5月-11月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对照组是同期非心血管疾病的门诊体检和住院排除冠心病者。本研究共收集符合条件的冠心病患者129例及对照组107例,其中男性147例,女性89例,平均年龄41.72岁(56.1±12.6)岁。冠心病患者严格按照1981年全国冠心病诊断标准确定。129例患者中有2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二、方法和指标(一)动物实验部分1.采用高脂饲料复制单纯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高脂饲料+腹腔注射Vit D复制As大鼠模型;普通饲料喂养复制正常对照大鼠模型2.病理检测三组大鼠模型主动脉和冠状动脉3.血清生化检测三组大鼠模型血脂指标4.半定量RT-PCR方法分别检测三组大鼠模型小肠组织中NPC1 L1 mRNA的表达5.统计学分析三组大鼠模型NPC1L1 mRNA表达差异(二)临床病人研究1.血清生化检测129例冠心病患者和107例对照组血脂指标2.PCR方法扩增236例临床标本目的基因3.限制性内切酶法酶切扩增目的基因NPC1L14.酶切产物进行DNA测序三、实验结果(一)动物实验部分1.病理观察结果:14周病理检测见动脉粥样硬化组大鼠动脉内粥样斑块形成;单纯高脂和正常普食组动脉无异常2.生化检测结果:14周血清生化检测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单纯高脂组大鼠TC、TG、LDL-C均明显高于正常普食组大鼠、HDL-C低于正常普食组大鼠;而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单纯高脂组大鼠各指标无明显差异3.基因表达分析: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三个组别大鼠小肠组织中均存在NPC1L1 mRNA基因表达;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单纯高脂血症组大鼠小肠组织中NPC1L1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大鼠(P<0.05);单纯高脂饮食和动脉粥样大鼠小肠组织中NPC1L1 mRNA表达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二)临床病人研究1.生化检测结果:临床血脂检测冠心病组患者HDL-C指标低于对照组;TG、TC、LDL-C、ApoA、ApoB无明显差异2.NPC1L1基因多态性分析:多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实验人群NPC1L1基因V55L变异的三种基因型中,V55L无变异,均为VV型。四、结论(一)动物实验部分1.采用高脂饲料+一次性腹腔注射Vit D法可成功复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2.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单纯高脂组大鼠TC、TG、HDL-C、LDL-C各指标与正常普食组大鼠存在统计学差异;但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单纯高脂组大鼠各指标无明显差异3.血脂代谢紊乱与小肠组织中NPC1L1的高表达有关,NPC1L1高表达促进了小肠组织胆固醇的吸收;4.动脉粥样硬化组NPC1L1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增高;但与单纯高脂组表达无显著差异。NPC1L1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二)临床病人研究1.冠心病组血脂HDL-C低于正常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HDL-C降低对冠心病的危害性更大。2.NPC1L1基因V55L在本实验所测人群中无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