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如何增加农民的收入。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人力资本被喻为时代的“活资本”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同样,农村人力资本在提升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增长上的贡献很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问题。但大部分学者都是以全国农村人力资本为视角来研究的,研究区域性的比较少。内蒙古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域和历史原因,农村经济的发展相对落后,农业人口比例大,农民收入水平低,探究如何提升农民收入的问题迫在眉睫。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的问题,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是其关键。本文以理论构建—建模测评—机理分析—政策选择为思路,基于人力资本理论,以内蒙古农村人力资本为视角,进行评估。以内蒙古农村人力资本为存量,利用历史统计数据定量分析农村人力资本和农民收入增长数据之间的相关性,衡量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和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意义,最终构建基于人力资本提升的农民收入增长的新模式。本文对人力资本理论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分析了内蒙古地区农村人力资本的现状和农民收入的现状。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中指出“教育是人力资本中最大且最容易理解的组成部分,所以教育是人力资本的合适代表”。所以本文用教育作为人力资本的替代。文章从横向和纵向分别对农村受教育程度和农民收入情况进行对比,全面了解了内蒙古地区农村人力资本和农民收入的现状。从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的情况来看,内蒙古地区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年限逐年提高,从1990年的6.6年增加到2011年的8.4年,在西部地区排在前位,但与东部地区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农民在内蒙古地区的收入情况也在逐年增加,人均居民纯收入从1990年的627元增长到2011年的6298元,低于全国的人均纯收入6977.3元,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很大。内蒙古地区的城乡居民的收入比例从1990年的1.9:1扩大到2011年的3.21:1,城乡差距也在进一步扩大。基于这一现状,本文建立回归模型,选取1990-2011年数据来分析内蒙古地区农村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作用,得出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的收入之间呈正相关的关系,相关度高达92%。然后用Eviews软件对人力资本与农村居民收入之间进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其中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农民的家庭经营性收入与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的相关性大,而农民的财产和转移性收入与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的相关性相对较小。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兴起,工资性收入在农村居民的收入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所以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入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继而,研究农村人力资本的影响因素就格外重要。前三章在实证研究农村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增加呈正相关后,本文第四章分析了影响农村人力资本的主要因素。主要有家庭因素和公共财政因素。其中家庭因素中主要是家庭收入对人力资本的影响,还有生育率对人力资本的影响。公共财政因素主要是地方财政性教育投入以及学校的数量和质量。最后,通过前几章对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增加之间进行理论研究以及实证分析,在基于人力资本提升的前提下,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相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