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逐步过渡,经济结构也由“单一经济体制”向“多元经济体制转变”。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新事物及新社会群体不断地出现,填补了空白,活跃了市场,满足公众的需要。流动就业者这一特殊社会群体就是在我国社会转型期孕育而生的,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流动就业者的出现活跃了市场经济,方便了市民,同时缓解城市的就业压力,给城市的发展增添新的发展契机。但流动就业者在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给城市的交通和环境带来诸多不便,因此遭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社会排斥。由于自身学历较低且缺乏劳动技能,处于市场体制外的流动就业者承担风险的能力较弱,逐渐沦为城市社会的弱势群体。在倡导公平公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改善流动就业者群体的生存状况,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尤为重要。本文以流动就业者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以质性研究为主,辅之以问卷调查)来收集相关资料。通过对流动就业者基本生存状况、就业状况、经济状况、社会交往状况、精神和文化生活状况、政治参与状况及社会保障状况的描述分析,探讨流动就业者在社会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社会排斥,并从制度层面、社区层面及个人层面分析多重社会排斥产生的原因,继而从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及个人四个层面提出改善流动就业者生存状况的可行性建议,以提高流动就业者的生活质量。调查结果显示,流动就业者的生存状况存在很多问题:流动就业者受教育水平低,劳动技能缺乏,获得的资源和机会少;流动就业者工作时间长,工作条件差,流动性强,没有晋升的机会,只是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等。研究还发现:(1)流动就业者在就业的过程中遭遇到的排斥。流动就业者进入一级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机会少,由于自身受教育水平较低,劳动技能缺乏,不能达到一级劳动力市场的条件,从而在就业市场中缺乏竞争力,更容易被淘汰并遭到就业市场的排斥,只能进入工资较低、工作环境较差、就业不稳定且福利差的二级劳动力市场。(2)流动就业者由于户籍性质、工作性质、社会偏见或习俗等因素的原因,以往建立起来的社会网络遭到破坏,新的社会网络关系难以维持,而且难以从政府、社区组织、企业等正式社会网络中获得支持,而在城市中与邻居、以往同事、朋友的交往人数和交往频率减少,在遇到苦难时很难得到他们的支持。(3)流动就业者虽然在城市工作和生活,但他们在生活方式、文化观念及对城市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与市民存在差异。(4)外来流动就业者从不参与或者极少参与政治活动,缺乏代表自身利益的正式组织,也没有合法的利益代表,缺乏利益表达的渠道和途径,不能行使自身的话语权,成为“政治边缘人”。流动就业者很难融入到社区之中。因此,改善流动就业者的生存状况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