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产主义理论根植于马克思主义形成的各个阶段之中,它是马克思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是人类思想史上最崇高的理想。然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对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也并未像马克思所预言的那样走向低迷,人们开始怀疑那个美好的理想社会是否还会如期而至。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力度不断加大,西方思潮的涌入使得一些人开始怀疑甚至否定共产主义理论的合理性,在这种背景之下,对共产主义实现途径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实现途径进行过深刻的、系统的思考,这种思考甚至可以说贯穿于他们的一生。可以简单地把他们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分为三个时期,即酝酿期、形成期和完善期。在酝酿期对他们是从人类解放问题的认识以及对异化劳动的积极扬弃探索共产主义实现的途径;在形成期他们将共产主义视为一场现实运动,提出了废除私有制的具体措施;在完善期他们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角度提出了追求共产主义的途径,并对共产主义实现阶段进行了思考。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实现途径的思想揭示了共产主义实现的必要社会条件。但是从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著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他们看来,个体精神、思想观念的解放、道德提升等也是共产主义实现的一条必不可少的路径。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实现途径的认识、思考和追求,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马、恩关于生产力、按劳分配、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找寻到了通向共产主义实现的基本途径,也在实践过程中为社会带来了进步与贡献;但是后人在解读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实现途径的理论时,产生了一种不良倾向,即过分强调物质生活追求,遮蔽精神家园建设的必要性;过分强调制度决定意识,忽视个体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过分强调客观规律的决定作用,忽略个体理想建构的能动性等。这些认识的不足遮蔽了个体精神解放、道德提升、理想建构等也是马克思提出的关于共产主义实现的一条必不可少的路径。因此我们必须重新敞开被遮蔽的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途径的思考。从个体理想的维度展开对共产主义实现途径的探索。首先,马克思的“理想观”、“劳动自由观”以及“自我实现理论”为个体理想的重要性提供了理论基础;其次,中国的“圣人”理论、西方哲学中的“自由精神”以及马斯洛“自我实现者人格理论”从不同角度为个体理想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旁证;再次,基于以上的理论基础论述了个体理想在共产主义实现过程中的作用:具体阐述了个体理想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个体理想实现的个人特征、实践层面以及爱的内核,提出共产主义的实现需要将社会条件与个人理想加以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