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风分离器底部抽气的试验与模拟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dbl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旋风分离器结构简单但流场复杂,内部流动除了内外双层强旋湍流的主旋流型外,还存在着顶部环流、升气管下口短路流、底部排料段旋涡不稳定摆动等多处不利于分离的“二次流”。如由于旋涡尾端的摆动,在排料口处内旋流不稳定,将旋风分离器底部已浓集的颗粒重新带入到内旋流中,形成灰斗处的颗粒返混和夹带,从而影响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和操作性能。目前针对该问题尚无有效的解决方案,相关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对分离器的结构进行优化和对旋风分离器内旋涡流动进行干预控制两个方面。因此,本文通过试验和FLUENT数值模拟的方法考察了抽气率对旋风分离器内流场的影响,抽气方式、抽气位置及抽气量对旋风分离器压降以及效率的影响。研究内容和结论有:1)以排料底部抽气旋风分离器试验结果为研究背景,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针对其试验进行了旋风分离器的流场分析。模拟发现:底部抽气对分离器内流场及压降的影响与旋风分离器的入口气速Vi大小有关。调节入口气速大小(Vi=5m/s~Vi=20m/s),旋风分离器切向速度、轴向速度及总压降随着入口气速的增加而逐渐增大;改变旋风分离器底部抽气率,当Vi低于10m/s下抽气,随抽气率的增加,切向速度增大,上行轴向速度降低,下行轴向速度略微增加,分离器总压降随抽气率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当Vi高于10m/s下抽气,随抽气率的增加,切向速度略微增大,上行轴向速度降低,下行轴向速度显著增加,分离器总压降随抽气率的增加而逐渐减小。2)搭建了一套直径D300的底部抽气的旋风分离器冷模试验系统,进行底部抽气的试验和流场模拟。试验表明:在Vi=10、15、20m/s三个气速工况下抽气,抽气率的增加,压降逐渐降低,降低幅度约5%~7%;分离效率则随抽气增加先增后降,抽气率约在3%时分离效率达到最高,分离效率提高约2.4%~5.6%。数值模拟考察高低两种入口气速下旋风分离器的流场,模拟表明,低入口气速Vi=7m/s时抽气,切向速度增幅较高且轴向速度出现滞流现象,分离器压降增大;高入口气速Vi=20m/s时抽气,切向速度增幅很小,且分离器压降降低;气固两相分离效率模拟结果显示两种入口气速下最佳抽气率均不宜高于10%。3)进一步考察了抽气方式的影响,对灰斗开缝结构的旋风分离器抽气进行的数值模拟表明:灰斗开缝结构抽气能显著提高旋风分离器的切向速度,同时降低旋风分离器压降,但改变抽气率后分离器压降变化较小,对于该结构而言,最佳抽气率为3%。此外,对旋风分离器料腿中部中心和边壁抽气进行的数值模拟显示:在这两个位置抽气均会干扰灰斗及料腿内的流场,加剧流场不对称性,并且随着抽气量的增加,其紊乱程度增加,切向速度逐渐减小,因此不能改善旋风分离器的性能。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数字交通堵塞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潜在威胁。对于数据中心、都市网络和超算设施来讲,构建超高速的光子器件已经成为了迫切需求。毫无疑问,这一问题需要从光子材料的基础化学和器件工程的协同创新来共同解决。非线性光学(NLO)材料在光子平台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更是引发了大量关注。目前已经发现了许多具有出色非线性响应的材料诸如石墨烯,碳纳米管等碳材料以及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
学位
油田现场数据显示,页岩储层在水力压裂施工时,压裂液返排率很低。为了评估滤失液对储层生产及地下水的影响,充分理解页岩气藏吸水的三种机理:毛管力、化学渗透及表面水化作用显得十分重要。首先,在毛管力吸水模拟理论方面,通过实验与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本文给出了一种以核磁共振测量为基础,高效测量地层中水力参数的方法,用以快速估测由毛管力引起的吸水量。该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可以显著降低所需要的时间,快速获得地层毛管
学位
针对非线性数据拟合问题,建立以残差的平方和与绝对值和为目标的最小二乘与最小一乘模型,采用正弦余弦算法计算模型参数.计算结果表明:如果数据的分布是对称且无异常值,则最小二乘得到的结果与最小一乘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如果数据存在异常值,则异常值对最小二乘有着较大的影响,而对最小一乘的影响较小.
期刊
井间连通性对于注水油田的开发方案制定、剩余油分布识别和开发后期调整至关重要,但由于储层砂体叠置关系复杂、油水井间动态影响因素众多,严重影响了井间连通性识别方法的准确性,亟需建立一种考虑砂体叠置模式的井间连通性识别方法。本文依据砂体叠置关系,基于阻容模型,考虑不同砂体叠置模式,建立单层和多层井间连通性反演模型,为剩余油分布及方案调整提供了较为准确的基础。首先,根据实际油藏砂体构型特征,构建井间砂体叠
学位
近年来,吉林油田开展了CO2注入油藏矿场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随着大量轻烃的采出,CO2与地层原油的极性差异变大,萃取原油效果变差,并且由于黏性指进和过早突破的问题,开发效果越来越不理想。因此,有必要明确CO2驱油机理,并利用两亲性的表活剂来改变CO2和原油物性,减小界面张力,改善驱油效果。本文初选了六种目前常用的驱油表活剂,进行溶解度、降粘实验,耐盐、耐温实验,结合乾安区块原油特点以及
学位
提高采收率是油藏永恒不变的主题,选择何种开发方式将对油藏开发全过程起到决定性作用。注烃气驱因气源易获取,并且易混相,能膨胀原油,可大幅度降低原油粘度是油田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基于YD油藏原油和油藏数据,开展了注气膨胀实验、最小混相压力实验、长岩心驱替实验和油藏数值模拟,研究采用了实验和数模相结合的方式对YD油藏注烃气开发可行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注入烃气可有效改善YD油藏的原油物性
学位
严重段塞流是海底输油管路中常见的一种压力呈周期性波动的流型。其周期性喷发一方面会引起输油管路的振动并对下游设备造成冲击破坏,另一方面还会导致油气输送流量的不稳定。因此,探究严重段塞流出现时组合管路中流型的特征识别对消除严重段塞流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在一套由水平管路、倾斜管路和垂直管路构成的组合管路实验装置上进行实验(管径Ф35mm×5mm,水平管路长度为15m;倾斜管路长度为4m,倾角为-5°;
学位
汽提器是催化裂化装置的关键装备之一,其作用在于用汽提介质置换出催化剂所夹带的油气。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开发了新型组合汽提技术——MSCS(Multi stage circulation stripper)汽提器,在实验研究和工业运行中均获得了良好的汽提效果。为进一步获得工业汽提器内气固混合、传质规律以及油气反应进程,本文对大庆石化MSCS汽提器进行了详细的数值模拟计算,结合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不
学位
石油含硫化合物是石油中重要的杂原子化合物,对其分子组成的研究在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以及炼油化工工艺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高分辨质谱结合不同电离技术是目前分析石油含硫化合物分子组成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大气压光致电离源(APPI)和大气压化学电离源(APCI)适合分析非极性化合物,因此可以直接电离石油中硫醚和噻吩类含硫化合物。对于只能电离强极性化合物的电喷雾电离源(ESI),需将含硫化合物通过化学衍生化转化为
学位
丙烯精馏塔是化工操作过程中分离出高纯度丙烯的重要设备。但由于丙烯-丙烷体系为特殊的近沸体系,且相对挥发度趋近于1,因此所需塔板数较多,分离较困难,能耗高且塔板效率的预测偏差较大,从而导致塔顶产品达不到设计要求,而且通过模拟软件对其进行计算时,热力学参数的微小改变也会对模拟结果产生较大影响,这就不仅导致丙烯塔的工艺设计产生巨大偏差,也会对丙烯产品收率及纯度等造成影响。此外,理论板数的预测偏差直接影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