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自杀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青年人群体的自杀事件尤其受到公众重视,2015年我国大学生自杀率约为2.37/10万,自杀死亡占青年人非正常死亡的首位,因此干预青年人自杀就显得越发重要,目前为止,公众对心理健康和自杀干预知识的了解程度还处于较低水平,而青年人对自杀及自杀干预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及其同伴的自杀行为的发生。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了解青年人对自杀及自杀干预的态度,探讨青年人对自杀及自杀干预的态度在性别、年龄、常年居住地及教育程度等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为改善、提高青年人对自杀干预的认识以及心理卫生服务工作者们的危机干预工作提出可行性建议。本文通过量化和质性的研究,探究青年人对自杀(包括自杀行为、自杀者、自杀者家属、安乐死)及自杀干预的态度,研究一为量化研究,通过方便抽样法,共收取54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为498份,有效率为92.22%,被试的年龄为19.48±3.43,男生271人(55.4%),女生227人(54.6%)。采用肖水源等人于1999年编制的《自杀态度问卷》,分为四个维度: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对自杀者的态度、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对安乐死的态度。另外还采用了 Herron等人于2001年编制的《自杀预防态度量表》,本文研究者将量表翻译成中文,并对部分条目进行调整和修订,形成中文版自杀预防态度量表。研究二为质性研究,研究者向做过问卷的被试征求意愿后选取了六名被访者(年龄处于19~25之间,男生三人,女生三人),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被访者进行访谈,访谈时间约为15~20分钟,了解被访对自杀及自杀干预的态度。通过扎根理论开放式编码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和分析。通过研究结果发现:(1)在自杀整体态度上,量表得分显示青年人是中立或矛盾的态度,认为自杀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但人们应该有选择自杀的权利。质性研究中被访者认为自杀是由多重因素影响交互作用导致,但不支持人们用自杀来解决问题。(2)对自杀行为的态度上,量表得分显示青年人是中立或矛盾的态度,但在访谈中被访有理解、中立和排斥三种态度,他们会理性的分析自杀事件背后的原因,对自杀事件的发生感到惋惜,较为反感网络暴力等造成自杀事件发生的外部因素。(3)对自杀者的态度上,量表得分显示青年人是中立或矛盾的态度,青年人认为自杀者产生自杀意念是由个人因素以及外部环境因素共同影响而产生的。面对有自杀风险的人,青年人可能会根据亲密关系程度来采取不同措施,主动帮助亲近的人,对待不亲近的人持疏离的态度。(4)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上,量表得分是中立或矛盾的态度,其中部分条目和青年人在访谈中的态度相同,认为自杀者家属在自杀事件中有责任,但也需要得到心理援助。(5)对安乐死的态度上,两部分的研究都显示青年人是支持他人选择安乐死的,但对家人有不同的态度。如果家人患无法治愈的疾病时,青年人有三种态度,一种是支持安乐死,尊重家人的选择;一种是不情愿,但最后会理解并同意家人的选择;一种是希望尽全力救治家人。如果自己患有无法治愈的疾病时,青年人支持并会主动选择安乐死。(6)对自杀干预的态度上,青年人在量表的得分显示对自杀干预工作缺少信心,在质性研究中,被访认为自杀行为需要被干预,身边有人想要自杀时会采取干预措施。且两部分研究都表现出青年人对自杀干预的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较低,认为国家、社会及高校需要更加重视与自杀预防相关知识的普及,增设心理服务机构,培养更多的专业型人才。(7)在自杀及自杀干预态度上的人口学差异,女生、居住在城镇、有自杀经历和自杀意念、认识有自杀经历的人、干预及被干预过自杀的青年人对自杀是较为肯定的,认为人们有选择自杀的权利。了解心理咨询与自杀预防知识、认识有自杀经历和自杀死亡的人的青年人对自杀干预工作有信心,认为自杀需要被干预。总的来说,青年人认为自杀是由多重因素影响交互作用导致,但不支持人们用自杀来解决问题。此外,青年人认为自杀是需要被干预的,但青年人对待自杀及自杀干预相关工作的开展及知识的了解程度较低,对自杀干预也有着一定的误解,国家及高校的心理工作者们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改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