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头钼矿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安庆—贵池矿集区内。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闪长斑岩内,依据矿化类型和蚀变类型不同,将矿体分为浅部的石英脉型矿体和深部的细脉浸染型矿体。浅部蚀变类型主要包括弱钾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和少量泥化、碳酸盐化,深部蚀变主要由强钾长石化、少量硅化构成。矿脉中的矿石矿物以辉钼矿、黄铜矿、黄铁矿为主,另有少量磁铁矿、磁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钾长石、石英、绢云母、方解石等。以矿区浅部石英脉型矿体和深部细脉浸染型矿体中的含矿石英脉为对象,开展了流体包裹体研究工作。通过显微岩相学观察,划分出三种包裹体类型:两相水溶液包裹体(Ⅰ型);两相富CO2包裹体(Ⅱ型);三相含CO2包裹体(Ⅲ型)。浅部石英脉中主要为Ⅰ型包裹体,而深部细脉浸染型矿体中包含Ⅰ型,Ⅱ型和Ⅲ型包裹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学结果表明,上浅部石英脉型矿体石英中Ⅰ型包裹体均一到液相,均一温度为224~283℃,盐度为3.8~7.6wt.%NaCl;深部细脉浸染型矿体中Ⅰ型和Ⅲ型包裹体均一到液相,均一温度区间分别为263~316℃和335~362℃,盐度分别为 5.1~10.3wt.%NaCl 和 2.7~6.7wt.%NaCl;Ⅱ 型包裹体均一到气相,均一温度为311~331℃,盐度为0.6~2.0wt.%NaCl。本次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浅部石英脉型矿体的成矿流体为NaCl-H20体系,而深部细脉浸染型的矿体的成矿流体为NaCl-H2O-CO2体系。深部细脉浸染型矿体石英中大量Ⅰ型与Ⅱ型、Ⅲ型包裹体共生在同一石英颗粒中,均一温度相近,均一方式不同,表明本矿床细脉浸染型矿化成矿作用过程中可能有流体不混溶作用发生。不混溶作用影响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从而使成矿流体中钼络合物分解,沉淀生成辉钼矿。利用深部细脉浸染型矿体中捕获于不混溶过程的Ⅰ型和Ⅱ型包裹体计算压力,获得的成矿时的压力为65MPa和90Mpa左右,利用静岩压力计算获得成矿深度为2.4~3.3km。蚀变矿物学研究表明,矿区深部细脉浸染型矿体存在典型的斑岩型矿床的钾化带,硅化带和轻微的绢云母化带;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斑岩型矿床金属沉淀富集机制不仅仅包括经典南美斑岩矿床广泛发育的NaCl-H2O±CO2体系的流体沸腾,也包括NaCl-H2O-CO2的流体不混溶。NaCl-H2O-CO2体系的流体不混溶的识别为马头钼矿属于斑岩型矿床提供了证据。